網站首頁 美容小常識 享受生活 東方時尚 識真假 高奢 資訊 遊戲攻略 搞笑段子
當前位置:品位站 > 享受生活 > 心理

電影喜宴深度解析

欄目: 心理 / 發佈於: / 人氣:2.55W
電影喜宴深度解析

深度解析:

《喜宴》電影中的傳統元素是喜宴,這種我們最習以為常的婚禮習俗,在電影中卻是一種被“牴觸”的事物。

電影開始於趙文瑄飾演的美籍華人高偉同,被郎雄飾演的高爸爸及歸亞蕾飾演的高媽媽催婚。但由於偉同是同性戀者,與對象美國人賽門已經恩愛相處五年。父母的催婚無疑讓他陷入兩難中。

一方面,由於傳統家庭觀念的束縛,他無法開口向父母承認自己是同性戀者的事實。另一方面,出於對賽門的愛,又讓他難以接受父母不斷安排的相親和催婚。

為了一勞永逸地解決偉同的煩惱,賽門建議偉同與好友兼租客,高金素梅飾演的落魄藝術家顧葳葳“假婚”,一方面能應付高家父母,一方面也解決了顧威威的“綠卡”問題。

沒想到高家父母得知兒子要結婚,直接飛來美國見證婚禮,並且還要求舉辦一場喜宴,廣邀好友參加。

偉同的矛盾處境,註定了他會對喜宴這種尋常的婚嫁習俗產生反感。因為喜宴其實是父輩對子女成婚的一種祝福儀式,但偉同認為自己的同性戀情並不會得到父母的祝福,所以又怎會喜歡喜宴這種習俗

電影中,喜宴更是被各種醜陋的“婚鬧”行為渲染成一出鬧劇,李安也直接下場客串,用“這是五千年性壓抑的結果”給喜宴下了一個看似“低俗”的定義。

在《推手》和《飲食男女》中,傳統元素表現得比較正面,而且在劇情中備受歡迎。而《喜宴》的傳統元素卻成為了“反面教材”,而且還稍有醜化。

這反映了李安在運用傳統元素構建故事時,並不會因為個人情感而落入俗套。

他先巧妙地把傳婚俗的意義,與主人公現實的遭遇構成了一組對立關係,然後看似在展示喜宴中讓人難堪的環節,實際上卻讓觀眾通過一系列“惡俗”的婚鬧,更加體會主人公此刻尷尬的心情。也為後續矛盾爆發,作一個合理的情感鋪墊。

這種對中國元素的別緻處理,讓《喜宴》在“父親三部曲”中成為“異類”。

但“異類”的處理方式,並不代表李安否認這種中華傳統習俗的意義,畢竟“婚鬧”並不是喜宴的全部。

在電影的結尾,李安通過一家人看合照的方式,把喜宴中温馨的部分展現了出來。

對應相互諒解的大團圓結局,我們可以理解為高家父母雖然在認知上無法認同偉同的愛情觀,但情感上已經接受並認可了偉同和賽門的關係。

喜宴作為貫穿全片的元素,最後“洗白”成功,變成提示一家人相互諒解的證明。

另外,雖然“婚鬧”的內容表現得比較俗氣,但不少都是真實存在於各種婚禮場合中的,李安還原了許多別緻的“婚鬧”環節,讓不瞭解喜宴的人能更全面更真實地體會這種中華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