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美容小常識 享受生活 東方時尚 識真假 高奢 資訊 遊戲攻略 搞笑段子
當前位置:品位站 > 享受生活 > 心理

形容250的巧妙説法

欄目: 心理 / 發佈於: / 人氣:2.8W
形容250的巧妙説法

在日常的消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250這個數字但是它不僅表示250元,還表示罵人,平常遇到250這個數字我們可以叫做二百五十,或兩百五十,如果當時沒想起來,還可以避開這個數字,想一些其他的數字比如251,249這裏與250幾斤的數字這樣就能巧妙的形容250

國人常把傻瓜或説話不正經、辦事不認真、處事隨便、好出洋相的人叫做“二百五”。據考證,大致有以下幾個可能的來源:

1、源於戰國故事。戰國時有一説客,名叫蘇秦,身佩六國相印,一時很是威風,但也結下了很多仇人,後來終於在齊國被殺。齊王很惱怒,要為蘇秦報仇,可一時拿不到兇手,於是,他想了一條計策,讓人把蘇泰的頭從屍體上割下來,懸掛在城門上,旁邊貼着一道榜文説:“蘇秦是個內奸,殺了他黃金千兩,望來領賞。”榜文一貼出,就有四個人聲稱是自己殺了蘇秦。齊王説:“這可不許冒充呀!”四個人又都咬定説自己乾的。齊王説:“一千兩黃金,你們四個人各分得多少”四個齊聲回“一人二百五。”齊王拍案大怒道:“來人,把這四個‘二百五’推出去斬了!”“二百五”一詞就這樣流傳下來。

2、源於唐朝故事。唐朝的長安“市長”京兆尹權勢很大,出巡時有龐大的儀仗隊伍。在最前開路的小吏官名叫“喝道伍佰”,他手拿一根長竿趕開路人。後來,喝道伍佰增為二人,但長安羣眾並沒有以兩個伍佰稱他們,反而説他們是共稱伍佰,於是每人就被稱為二百五,又因為他們每人手中持一長竿,所以又稱他們為二稈子。這説明了長安羣眾對作威作福的官吏的反感。流傳至今,二百五與二稈子都成了莽撞、無禮、粗魯之人的代名詞。

3、源於民間傳説。從前有一個秀才,為了考取功名廢寢忘食、發奮苦讀,可是終其一生都不曾中舉,連兒子都沒有生。到了晚年,老秀才終於心灰意冷淡泊名利了,反而喜得貴子,添得雙丁。秀才回想一生成敗,不由得感慨萬千,於是給兩個兒子起名:一個叫做成事,一個叫做敗事。從此秀才在家閉門課子,日子過得其樂融融。一天,秀才吩咐妻子道:“我要去集市上逛逛,你在家督促二子寫字,大兒子寫三百,小兒子寫二百。”秀才趕集回來之後詢問二子在家用功如何,老妻回答道:“寫是寫了,不過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兩個都是二百五!”

250”理論上應該是個很常見的簡單數字,是一個簡單的用來形容數量的存在。不過人們卻給“250”附上了新一層的不同的含義,如今是多半用來諷刺他人的説法,至少相信沒什麼人願意被稱作是個250。這個詞語的來源有些傳聞是來自歷史趣聞,有些説是民間的小故事傳説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