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美容小常識 享受生活 東方時尚 識真假 高奢 資訊 遊戲攻略 搞笑段子
當前位置:品位站 > 享受生活 > 心理

中國歷史上有幾次農民起義

欄目: 心理 / 發佈於: / 人氣:6.63K
中國歷史上有幾次農民起義

大型農民起義一共十二起,分別是秦末陳勝吳廣起義,西漢赤眉軍起義,東漢黃巾起義,東晉孫恩盧宣起義,隋唐瓦崗起義,唐末黃巢王仙芝起義,北宋王小波起義,南宋鐘相楊幺起義,元初李蒙起義,元末紅巾軍起義,明末李自成張獻忠起義,清末太平天國起義。

這裏面意義最為深遠的是秦末陳吳起義,口號為萬世傳承:王侯將相寧有種!最悲壯的是孫恩盧宣起義,參與起義者幾無倖存,被屠完了。造反最徹底的是太平天國起義。破壞力最強的是明末農民起義。

十次起義。

陳勝、吳廣農民起義戰爭(大澤鄉起義)

陳勝、吳廣是中國著名的農民義軍領袖,他們領導的起義是爆發於秦末(約公元前209年)的中國歷史上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綠林農民起義

新莽天鳳四年(17年)至漢更始三年(東漢建武元年,25年)九月,新市(今湖北京山東北)人王匡、王鳳領導的推翻王莽政權的大規模農民起義戰爭。西漢末年,政治腐敗、經濟凋敝,社會矛盾加劇。漢哀帝死後,幼小的漢平帝繼位,外戚王莽以大司馬、大將軍身分執掌朝政。元始五年(5年),漢平帝病死,王莽立兩歲劉嬰為帝,繼續把持朝政。四年後廢劉嬰,代漢自立,改國號“新”。王莽為緩和日漸尖鋭的社會矛盾,復古“改制”。但煩苛的法令,繁重的徭役、賦税,加上連年水旱蝗災,官吏橫徵暴斂,使民眾無以為生。天鳳元年(14年),以琅邪海曲(今山東日照市西南)的呂母起義為先聲,在黃河南北及江漢地區先後爆發綠林、赤眉、東海力子都、城頭子路、臨淮瓜田儀等大規模農民起義,眾達百萬人,其中,綠林,赤眉實力最強。天鳳四年,荊州地區(轄今湖北、湖南兩省及河南西南部、貴州東部和廣西東北部、廣東西北部各一部)連年發生嚴重饑荒,民眾逃入山野沼澤挖掘荸薺為食。新市人王匡、王鳳為饑民平理諍訟,排難解憂,深得饑民擁戴,被推舉為首領,率眾起義。隨後,南陽(今屬河南)人馬武、潁川(郡治陽翟,今河南禹縣)人王常、成丹等亦聚眾響應。義軍以綠林山(今湖北京山北大洪山)為根據地,故稱綠林軍。

赤眉農民起義

綠林起義是我國曆史上第二次農民起大義。公元17年,王匡、王鳳叔侄二人在大洪山組織饑民起義。因西漢時期大洪山取名為綠林山,故稱之為綠林軍。起義軍反對王莽政權,於公元23年建立更始政權。同年在昆陽打敗莽軍,乘勝追擊,攻佔長安,推翻了王莽政權,給後世留下了深遠的影響。

黃巾農民起義

中國東漢末年,張角領導的一次有組織、有準備的全國性農民起義。因起義軍頭戴黃巾為標幟,史稱黃巾起義。東漢末年,社會危機日益深重,廣大農民與豪強地主及封建國家的矛盾激化。黃巾起義正是在農民鬥爭蓬勃開展的基礎上爆發的。

北宋宣和元年(1119年)至三年,宋江聚眾梁山泊(又名梁山濼,今山東省梁山、鄆城間)起義,反抗官府,抗擊官軍鎮壓的作戰。

北宋宣和年間,官逼民反,豈止方臘、宋江揭竿而起而已,史稱:“河朔、山東羣盜蜂起,大者攻犯城邑,小者延蔓巖谷,多者萬計,少者屯聚。魏博間則有楊天王之流,青徐沂密如高託山等,至不可勝數。”

中國歷史上十大農民起義分別是:秦末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西漢綠林、赤眉起義,東漢張角、張寶兄弟黃巾起義,隋未瓦崗起義,唐未黃巢起義,北宋宋江起義、方臘起義,明未大順李自成起義、大西張獻忠起義,晚清洪秀全太平天國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