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美容小常識 享受生活 東方時尚 識真假 高奢 資訊 遊戲攻略 搞笑段子
當前位置:品位站 > 享受生活 > 心理

北魏佛像改變的原因

欄目: 心理 / 發佈於: / 人氣:5.38K
北魏佛像改變的原因

早期的鮮卑族只信仰雜卜、巫術,建都平城後,接觸到了中原的佛教文化,鮮卑族利用佛教“敷導民俗”、統一思想來強化“君權神授”。佛教也需要依附皇權迅速發展。然而迅速發展的佛教不事生產,不服兵役,還佔領大量的土地,嚴重損害了國家經濟利益,引起了北魏太武帝的高度重視,由此發生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滅佛”事件。

佛教雖然受到重創,但佛法無法滅絕。文成帝即位,就馬上宣佈恢復佛教,佛教以更大勢頭捲土重來。而這次恢復的直接結果,就是鑿窟雕佛。文成帝認為這樣做可以彌補祖父“滅佛”之過,在人力物力上提供了極大的支持,北魏的石窟由此開始建造了。孝文帝改革初期,佛像由雄渾粗獷改為清瘦秀麗。孝文帝年幼繼位,朝政由祖母馮太后把持。馮太后對北魏從社會風俗到政治經濟等方面進行一系列的改革,以孝文帝的名義頒佈婚姻法,禁絕“一族之婚,同姓之娶”,親自主持頒行了重要的均田制和三長制,有意識地進行漢化。

孝文帝正式親政後,進一步推行改革,並在494年遷都洛陽,全面改革鮮卑舊俗。史稱“孝文帝改革”。

龍門石窟中古陽洞石窟佛像就是這個時期開始雕塑的。古陽洞中的造像,都是瘦削形的秀骨清像,形象也都俊俏秀麗。比如孝文帝的三尊像,身披袈裟,身體瘦削,雙手疊壓呈禪定印,兩旁侍立的菩薩,都是面貌清瘦,上身袒露,下着長裙,表情莊重文靜,姿態優美。相比於北魏前期雄渾粗獷的雲岡石窟,三尊像的形象更符合漢族的審美觀。

雲岡石窟這時候停止了大規模的開鑿活動,但中下層的佛教信徒利用舊有的技藝在雲岡開鑿了很多中小型洞窟。這些洞窯裏佛像和菩薩都有面型消瘦、肩膀削窄,脖子稍長等特點,雕刻藝術上也多是內容繁複、雕飾精美。這些特徵都是因為孝文帝的漢化改革,所以呈現出漢族形象中的秀骨清像,以及雕刻上的工整華麗

Tags:佛像 北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