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美容小常識 享受生活 東方時尚 識真假 高奢 資訊 遊戲攻略 搞笑段子
當前位置:品位站 > 享受生活 > 心理

高一歷史西漢與東漢知識框架

欄目: 心理 / 發佈於: / 人氣:3.28W
高一歷史西漢與東漢知識框架

西漢的建立與“文景之治”

1、西漢建立: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漢朝,定都長安,史稱西漢。劉邦就是漢高祖。

2、“文景之治”

(1)漢初“與民休息”:漢初統治集團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訓,尊奉黃老無為思想,採取“與民休息”政策,減輕賦税、徭役和刑罰,提倡節儉,減少財政支出。

(2)文帝、景帝在位期間,經濟得到了明顯恢復,社會穩定,史稱“文景之治”。

3、漢初政治統治

(1)“漢承秦制”:西漢初年的各種制度基本沿襲秦朝,史稱“漢承秦制”。

(2)郡國並行制:漢初地方行政制度採取郡縣與分封並行制。劉邦在統一戰爭中分封了七個異姓功臣為諸侯王,他們擁兵自重,對中央集權造成嚴重威脅。不久,漢高祖將異姓諸侯王逐漸剪除,但又陸續分封了一批同姓諸侯王,給漢王朝的統治和穩定埋下了隱患。

(3)“七國之亂”:漢景帝在位時,削減諸侯封地,引發了吳、楚等七國叛亂。但叛亂不得人心,三個月內即被平定。

西漢的強盛

1、鞏固政治統治

(1)解決王國問題:漢武帝頒佈“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諸侯王的勢力

(2)加強皇權:削弱丞相權力,設立直接為皇帝所掌控的中朝

(3)選官制度:確立以察舉製為代表的新的官吏選拔制度

(4)監察問題:將全國劃分為13個州部,分設刺史,負責對轄區內郡級官員及子弟和豪強勢力進行巡視監察

(5)地方治理:任用酷吏治理地方,嚴厲打擊豪強、遊俠等社會勢力的不法行為。

2、發展社會經濟

(1)貨幣政策:改革幣制,將鑄幣權收歸中央。

(2)專賣制度:實行鹽鐵官營,由政府壟斷鹽、鐵的生產和銷售。

(3)物價政策:推行均輸平準,國家插手並經營商業貿易,增加收入,平抑物價。

(4)工商業政策:抑制工商業者,向他們徵收財產税。

3、思想“大一統”

(1)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議,尊崇儒術。

(2)公元前136年,朝廷設立五經博士,儒學獨尊地位確立。此後,儒學成為我國封建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

4、開疆拓土

(1)反擊匈奴:漢武帝任用衞青、霍去病為將,經過三次較大規模的戰爭,奪取了陰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區域。西漢在河西走廊設立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郡。

(2)張騫出使西域:為配合對匈奴的戰爭,漢武帝派遣張騫兩次出使西域,開闢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進了西域與中原政治、經濟、文化聯繫。

(3)開闢“絲綢之路”:中國的絲織品沿着這條道路傳向中亞、西亞和北非,這就是著名的“絲綢之路”。

(4)加強對西域的管理:公元前60年,西漢在烏壘城設立西域都護府,作為管理西域的軍政機構。

(5)加強對東南和西南的控制:西漢對東南沿海和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的治理,也比以前更加有效。

高中歷史東漢知識

東漢的興衰

(一)西漢滅亡

1、原因:西漢後期政治日趨黑暗,土地兼併嚴重,賦税徭役沉重,破產農民淪為奴婢或流亡,社會動盪不安。

2、王莽篡權:公元9年,外戚王莽奪取皇位,改國號為新,西漢滅亡。

(二)王莽統治

1、王莽新政:王莽針對西漢後期的社會矛盾,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試圖挽救社會危機,但措施不切實際,反而使社會矛盾更加激化。

2、政權覆亡:

王莽統治末年,國家出現嚴重的旱災和蝗災,綠林、赤眉等農民大起義爆發。23年,綠林軍在昆陽擊敗王莽軍隊的主力。隨後綠林軍攻入長安,推翻王莽政權。

(三)“光武中興”

1、東漢建立:25年,西漢宗室劉秀重建漢朝,不久定都洛陽,史稱東漢,劉秀即漢光武帝。

2、統治措施:

(1)政治:加強皇權,增強尚書枱的作用嚴格控制外戚干政裁併郡縣,裁減官吏,節省開支整頓吏治,懲處貪污-腐敗。

(2)經濟:清查全國墾田、户口數量釋放奴婢。

(3)思想:重視儒學。

3、結果:社會經濟在穩定的政局下重新發展起來,史稱“光武中興”。

(四)東漢的衰落

1、東漢後期統治

(1)外戚宦官交替專權:東漢中期以後,出現外戚宦官交替專權的局面。

(2)“黨錮之禍”:一些政治官員和士人不滿現實,品評人物,抨擊時政,稱為“清議”。他們觸犯了宦官利益,被誣陷為“黨人”,遭到嚴厲鎮壓,史稱“黨錮之禍”。

2、黃巾大起義

(1)原因:東漢時期,豪強地主勢力發展迅速,土地兼併嚴重,階級矛盾日益尖鋭。

(2)概況:184年,張角創立的民間祕密宗教“太平道”的信徒在很多地方同時發動起義,起義軍頭裹黃巾,稱“黃巾軍”。

(3)結果:

起義軍雖然相繼被官兵個個擊破,但黃巾起義動搖了東漢王朝的統治基礎,地方長官趁機擁兵自重,軍閥割據局面出現,東漢政權名存實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