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美容小常識 享受生活 東方時尚 識真假 高奢 資訊 遊戲攻略 搞笑段子
當前位置:品位站 > 享受生活 > 心理

趙國曆代國君都有誰|戰國時期

欄目: 心理 / 發佈於: / 人氣:1.34W
戰國時期 趙國曆代國君都有誰

趙簡子

趙簡子,即趙鞅,春秋末年晉國正卿。其先祖與秦同姓。趙簡子又名志父,亦稱趙孟。卒於晉出公十七年(前458年),生年不祥。《史記》雲,晉頃公九年(前517年),“趙簡子在位……簡將合諸俟戍於周。”假如他20多歲執晉國政的話,其生年應在晉平公二十一年(前537年)左右,壽70多歲。

趙鞅的青少年時代處於晉平昭年間,當時,晉國內政局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一些原來地位顯赫的舊貴族正在退出歷史舞台,逐漸被趙、韓、魏、智、範、中行六家所取代,形成異姓大夫專權的局面。六卿相互之間圍繞晉國統治大權和土地也展開了激烈地明爭暗鬥,矛盾十分尖鋭。在這場角逐中,趙氏家族曾一度凌駕於眾卿之上,但自“下宮之難”後一蹶不振,直到趙鞅父景叔繼位,其勢力仍不及範氏、中行氏。這種局面延續到趙鞅繼位初期。年僅20多歲的趙鞅執政以後,在復興趙宗室的責任感的驅使下,勵精圖治,終於使趙氏東山再起。

趙鞅在政治上表現得極為成熟。昭公二十九年(前513年),趙鞅、荀寅佔領汝濱,令晉國民各出功力,共鼓石為鐵,以鑄刑鼎,上刻範宣子所用“夷鬼立法”。其核心是倡導“法治”,以法作為社會的行為規範,具有明顯地反對宗法分封制的非正統色彩,因而曾遭到孔子的貶責。

頒佈成文法,具有歷史的進步性。它使罪與非罪的標準明確並昭示於眾,實際上是對奴隸主“刑不可知,則威不可測”的黑暗恐怖政治的否定,體現了社會進化的要求。李悝在總結趙鞅“刑鼎”,子產“刑書”,鄧析“竹刑”的基礎上,寫成了《法經》,使法家文化日臻完善,成為新興地主階級奪取政權,確立封建制度的根本理論依據。

趙鞅執政不久,六卿在逐步瓜分晉國土地和人口的同時,都在各自的封地內進行全面地改革,為最終奪取晉國的統治大權作準備。其中韓、趙、魏三家採取了比較進步的政策,而尤以趙鞅的改革措施最為徹底,改革所帶來的成效也最為顯著,為趙宗室的興盛、強大和進一步發展奠定了穩固的基礎。

經濟上,趙鞅革新畝制,調整賦税。春秋末年,適當擴大畝制有利於農業和地主經濟的發展。為此,六卿都突破了“百步為畝”的舊經界,但範氏、中行氏和智氏的畝制不及韓趙魏的畝制大,韓魏的畝制又不及趙的畝制大。趙氏畝制“以百廿步為寬,以二百四十步為長”。而趙氏賦税卻最輕,範氏、中行氏、韓魏“伍税之”,趙氏“公無税焉”。孫武分析了六家改革後,認為趙氏改革是比較成功的,因此“晉國歸焉”。

政治上,趙鞅禮賢下士,選賢任能。他重用董安於、尹鐸、傅便、郵無正、史黯、竇隼等人,同衞莊公、扁鵲、姑布子卿等名土的關係也極為融洽。趙鞅虛心納諫,表彰敢於指出他錯誤的臣下。趙鞅派尹鐸治理晉陽,事先告訴他一定要拆除荀寅等人所築的壁壘。尹鐸到任卻加固增修原有的壁壘。趙鞅到晉陽,看到壁壘,一定要殺掉尹鐸才入城。經人進諫,指出增修壁壘的必要,趙鞅反而“以免難之賞賞尹鐸”。趙鞅家臣週會“好直諫”,周舍死後,簡子每每聽朝,常面露不悦,大夫請罪,趙鞅説:“諸大夫朝,徒聞唯唯,不聞周舍之鄂鄂,是以憂也。”“簡子由此能附趙邑而懷晉人”。

軍事上,趙鞅獎勵軍功,以功釋奴。晉定公十九年(前493年),趙鞅率軍迎戰增援範氏、中行氏的鄭國軍隊,誓師時宣佈,“克敵者,上大夫受縣,下大夫受郡,士田十萬,庶人工商遂,人臣隸圉免”。這個命令的頒佈,大大鼓舞了晉軍的士氣,對取得戰爭的勝利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改革使趙氏的經濟勢力得到增強,政治威望得到提高,徹底改變了過去趙氏處於劣勢的不利狀況。此後,鞅秋聯合韓魏,把矛頭指向六卿中最主要的對手範氏、中行氏兩家,揭開了討伐戰爭的序幕。

趙氏與範中行氏之間爆發的這場衝突,導火線是暫住邯鄲的衞貢五百户人口的歸宿問題。實際上,這是新興的異姓強族覬覦和爭奪晉國大權的鬥爭的必然反映。

定公十三年(前497年),趙鞅想把衞國進貢的五百户人口從邯鄲遷往晉陽,遭到同宗大夫趙午父兄的拒絕,趙鞅一怒之下,

殺了趙午,於是,趙午子稷、臣涉賓“以邯鄲叛”,午是中行氏(荀寅)之甥,而荀寅又是範氏(士吉射)的姻親,因而得到範氏、中行氏的支持。秋七月,範氏、中行氏以晉君名義伐趙氏之宮,“趙鞅奔晉陽”。這場歷時八年的戰爭以範、中行氏的失敗而告終。

趙鞅之所以能取得這場戰爭的勝利,首先是因為他十分注意建立可靠的根據地。趙鞅先後派董安於、尹鐸治理晉陽,尹鐸到晉陽後,立刻“損其户數”,調整賦税,爭取民心,修建壘堡,加固城防,使晉陽成蘇允銜裙痰暮蠓健F浯危?憎鄙樸誒?昧?渲?淶拿?埽?岢煞炊苑丁⒅行惺系耐騁徽較摺U秸??⑹保??黿??醬蟮卸哉笥?髖傻淖楹希?α慷員鵲謀浠?蠶⑼蟣洌?磣鄹叢印U浴⒑?⑽骸⒅鞘現?洌?募胰ㄇ漵虢???洌?乇鶚欽允嫌脛鞘現?涿?苤刂亍H歡??諼慈〉枚苑妒稀⒅行惺系淖詈笫だ??埃?憎本×勘苊庥腖?欠⑸?逋唬?⒁庹?『?褐鞘希?乇鶚牆??鬧С幀6災鞘系男財齲????筧???磧泄χ?級?燦謐隕薄5狽丁⒅行惺弦越???宸ソ?羰保?憎泵揮泄??磁呀?:睿?⑸璺ň】旎指賜???業墓叵擔?傭?玫焦?説撓禱ぃ?ぷ?蘇秸?牟煥?質啤T俅危?憎被狗淺W⒁飧納僕?鴯?墓叵怠0Ч?哪輳ㄇ?91年),趙氏與範、中行氏戰事正酣,楚乘晉內亂,“乃謀北方”。趙鞅被迫妥協,對土蔑説:“晉國未寧,安能惡於楚,必速與之。”遂“致九州之戎,將裂田以與蠻子而城之”,滿足了楚國要晉引渡戎狄的要求,避免了晉楚之間的直接衝突。最後,作為晉軍統帥,趙鞅身先士卒,具有勇於犧牲的精神。哀公二年(前493年),晉鄭兩軍戰於鐵,趙鞅中箭負傷,面部血流不止,卻“鼓音不衰”。趙鞅攻衞,他虛心聽取燭過的勸告,“去犀蔽屏櫓,而立於矢石之所及”,指揮作戰,故能“一鼓而士畢乘之”。

這場戰爭的結果,是中行文子、範昭子奔齊,“趙氏竟有邯鄲、柏人”,形成“趙名晉卿,實專晉權,奉邑侔於諸侯。”的局面。

從哀公六年(前489年)至哀公十七年(前478年),趙鞅為避免同智氏之間矛盾的進—步激化,轉移國內視線,鞏固既得利益,又發動了一系列討伐衞、齊、魯、鮮虞的戰爭。哀公六年,趙鞅帥師伐鮮虞。哀公十年春,趙鞅帥師伐齊。哀公十四年春,伐衞。然而,這一進程因趙鞅染疾而中斷,“使太子無恤將而圍鄭”,從此,趙鞅退出晉國的政治舞台,結束了他叱吒風雲的政治生涯。晉出公十七年(前458年),“簡子卒,太子無恤代立,是為襄子。”四卿中年資最長的智襄子(智瑤),乘機獨佔了大部分範氏、中行氏故地,把持了朝政,取趙氏而代之,成為四卿中最強的勢力。導致後來與趙氏的戰爭,使晉國曆史進程出現反覆和挫折。

綜觀趙鞅生平事蹟,可以説他對春秋戰國的歷史發展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作為新興地主階級的代表人物,趙鞅在軍事上討伐晉腐朽勢力的同時,在經濟、政治、思想各個領域也向舊的宗法制度發起猛烈衝擊,嚴重動搖和瓦解了奴隸制的基礎,加速了晉國封建化的進程,其影響甚至波擊到中國歷史發展的整個過程中。

這是因為趙鞅改革為趙氏立國奠定了基礎。趙鞅繼位之初,趙氏家族已處於存亡絕續的關頭。由於趙鞅採取了卓有成效的革新措施,使趙宗室的勢力迅速增強。趙襄子正是在繼承其父改革的基礎上,爭取民心,任用賢臣,虛心納諫,終於同韓魏一起滅了“貪愎好利”的智氏,才有晉靜公二年“滅晉後而三分其地”的結果,韓、趙、魏“三家分晉”實際上奠定了戰國時期七雄並立的爭霸格局。

趙鞅的經濟、政治、軍事改革措施最為徹底,很少保留奴隸制殘餘的痕跡,加速了春秋戰國時期,甚至整個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

趙鞅澆鑄了戰國時代近200年燦爛的趙文化基業。晉自西周初年立國,即奉行“啟以夏政,疆以戎索”的基本國策,具有融和不同民族文化的傳統。趙鞅、趙襄子兩代改革後,進一步發揚光大了晉“觀事而製法,因事而制禮”的優秀傳統,使趙文化含有“中原古文化的農耕文明和北方古文化的草原文明二位一體”的典型特徵。在經濟、軍事、文化、商業、建築等方面以其鮮明的風格豐富和發展了中華民族的古代文化,為中華民族的進步作出了應有貢獻.

趙衰

趙衰,即趙成子,字子金,亦稱成季、孟子餘。春秋時期晉國之卿。生年不詳,卒於晉襄公六年(前 622年)。趙氏於晉文侯時遷至晉國,六世而至趙衰。其父趙夙,已進入晉國的統治階層,在晉獻公時為將,曾率軍伐霍。

趙衰早年即有賢士的名聲,與少年時期的晉文公重耳相友善。重耳因驪姬之亂出奔,流亡在外19年,趙哀一直相隨。流亡期間,趙衰在生活上照顧重耳,路上攜帶飯食,走散了都寧肯餓着也不吃,留着給重耳。在歸國謀位的大業上,更是費盡心機,幫重耳出謀劃策,甚而至於脅迫重耳成就大事。重耳流亡到齊國,齊桓公待他甚好,給他安家,使他過上舒適的生活。重耳一住 5年,不願離去。趙衰與咎犯等人密謀,把重耳灌醉,抬上馬車,又開始周遊列國,尋求幫助,終於使他成為晉國國君。晉文公即位之後,趙衰又幫助他走上稱霸諸侯的道路。晉文公二年(前 635年),周襄王因王室內亂而避居在外,秦穆公已派兵駐紮黃河邊上,準備保護襄王歸國。趙衰建議晉文公應該率先採取行動,護送襄王。因為尊王是稱霸的資本,建立霸業的首先條件是以尊王為旗幟,如果此舉落在泰國後面,要想稱霸,是很難號令於天下的。晉文公採納了這一建議,為不久以後獲得的霸主地位奠定了基礎。

趙衰是跟隨晉文公流亡多年,並且頗受倚重的功臣,但他從不爭權奪利,不計較個人地位。回國後,曾任原(今河南濟源北)大夫,故亦稱原季。後來任新上軍主將,最後的職位是中軍佐。趙衰最受人稱道的品德是能讓。《國語·晉語四》記載,晉文公問他誰可以擔任元帥。他舉薦了別人讓他擔任卿,他推薦欒枝、先軫和胥臣。後來上軍師狐毛去世,晉文公讓他繼任,他推薦了先且居。晉文公稱讚他的讓賢為“不失德義”,每次都讓給社稷之臣,利於晉國,並不僅僅是為了表現自己的風格。

趙氏後來成為晉國六卿之一,趙氏的後人趙盾、趙武、趙簡子、趙襄子都成為晉國的股肱之臣,最後自立為趙國。

趙 盾

趙盾,即趙宣子,諡號宣孟,亦稱趙孟。春秋時晉國執政。

趙盾與趙同、趙括(不是紙上談兵的那個趙括)、趙嬰齊為異母弟,父為趙衰。“驪姬之亂”,趙衰、狐堰保重耳奔狄.狄伐咎如,獲叔隗、季隗。公子重耳娶季隗,生伯鰷、叔劉以叔隗妻趙衰,生趙盾。可知其生年在重耳至狄之初的前 653年左右。卒年約在魯宣公八年(前 601年)至魯宣公十年之間。《史記》雲:“晉景公時趙盾卒”,《左傳》魯宣公六年,晉趙盾侵陳,可見此時在世。《左傳》宣公八年載:“隙缺為政,廢胥克,使趙朔(盾子)佐下軍”,由此知其約卒於魯宣公八年,享年約50多歲。

趙盾生在狄國,童年及少年時代也是在狄地度過的。僖公十六年(前 644年),在趙盾不滿10歲的時候,趙衰隨重耳離狄,踏上了充滿險阻艱難的流亡旅途,客居異鄉的叔隗母子也飽嘗了離別後的寂寥、悽清和惆悵索莫的愁苦。直到僖公二十四年(前 636年),在趙衰原妻趙姬(晉文公女)一再懇求下,叔隗母子才回到晉國。這時趙盾已是年及弱冠的聰穎傅達的青年了。不恃寵固位的趙姬深明大義,又固請於公,以趙盾為嫡子,“而使三子下之”。其賢如是,實屬難能可貴。典籍中,叔隗雖無過多的記載,也一定賢淑可風,教子有方,自是不言而喻。趙姬明義,叔隗賢惠,趙衰温厚,在這種家庭環境的薰陶下,使趙盾知書達禮,温文爾雅。而早年在狄地的閲歷,又使他養成了強悍勁直,豁達大度的性情,這兩種互相矛盾的品質在趙盾身上有機地結合起來,並在他執政後得到充分的體現。

晉襄公六年(前 622年),趙衰卒。由於趙氏家臣陽處父鼎力相助,趙盾取狐射放(賈季)而代之,將中軍,執晉國政,時年30歲左右。趙盾初執國政,便在內政方面採取了一系列革新措施,表現出卓越的政治才能和膽識。他“制事典,正法罪”,補充和完善原有的法律條文,使賞罰量刑有明確的客觀標準可循“闢獄刑,董逋逃”,昭雪沉冤積案,監督揖拿逃犯,穩定社會秩序他還“續常職,出滯淹”,選賢任能,賦職任事,罷免那些庸才和政績平平的官吏。並將所制定的“事典”授予太傅陽子和太師賈佗,在晉國頒佈執行,“以為常法”。這對於晉國政局的穩定,對於法家思想在三晉的孕育產生,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趙盾是個十分活躍,在當時各國有較高名望的政治活動家,有一定的政績可稱。靈公元年(前 621年),晉君尚動,趙盾代表晉君與齊、宋、衞、鄭、曹、許君盟於扈,為大夫主盟之始。靈公二年,會諸侯大夫盟于衡雍。靈公六年,秦以令狐(今山西臨猗西)之役伐晉,趙盾將中軍御之。靈公八年,趙盾以諸侯之八百乘納捷甾於邾。靈公十三年,楚莊王及鄭入侵陳遂侵宋,趙盾率軍救陳、宋,會於斐林。十數年間,他主盟征戰,功績卓著。然而,趙盾主晉國政初,晉襄公尚能敗秦師於崤(今河南洛寧縣北),再敗秦師,取秦地汪及彭衙,使“秦終為晉弱……遂霸西戎”,不敢向東發展。南方楚國北進的步伐也受到遏止。及至魯宣公元年(前 608年),楚鄭合兵侵陳、宋,與晉爭霸,晉卻屢敗於楚宣公十一年,楚人陳,次年圍鄭,大敗晉師於必宣公十四年,楚人圍宋,晉弗能救,楚莊霸業告成。從此,“晉闢楚”,晉文公霸業就此告終。這個責任究竟誰負,無疑,執晉國政的趙盾難脱干係。趙氏專權,晉政權不能統一,終於使晉國維持霸主地位的願望落空。但靈公荒淫無道,大興土木,晉國力日衰,政局不穩,當是主要原因。“靈公侈,宣子驟諫而不入,遂不竟於楚。”確實有一定道理。

賈季説趙盾為“夏日之日”,盛夏酷日確實令人生畏。然而,趙盾卻不是冷酷無情毫無同情心一流。他嚴厲、峻急,卻又寬宏、忠厚。宣子代成季任國政二年,晉襄公卒,趙盾欲立襄公弟雍。雍時在周,他“好善而長,先君愛之,且近於秦,秦故好也。”趙盾認為,“立善則固,事長則順,奉愛則孝,結舊好則安。”可見,趙盾立雍完全是為了晉國大局着想,但由於賈季的反對,特別是夷皋母穆贏“啼於朝”,大鬧公堂,逼趙盾立夷皋為君時,趙盾竟動了惻隱之心,改變了納公子雍的決定,背先蔑以御秦師,敗秦師於令狐。太子夷皋繼位,是為靈公,終於釀成爾後晉國霸勢日衰,“不競於楚”的結局。

趙盾不僅憐憫同情弱者,對自己的政敵也往往能以禮相待。一次,趙盾到絳都(今山西翼城),途中見桑蔭餓人,當趙盾知道他是“歸而糧絕,羞行乞而憎自取”,故至於此時,深受感動,“益與之飯肉”。後來,靈公欲殺趙盾,正是這位武士感恩圖報,救了趙盾一命。

賈季怨陽處父,魯文公六年(前621年),派家臣續簡伯殺陽處父。十一月,晉殺續簡伯,賈季奔狄。其妻卻留在晉國,趙盾非但沒有株連賈季的妻子,還派臾駢送她到狄國,同丈夫相會。《左傳》魯文公六年,杜預注:“空子以賈季中軍之佐,同官故。”以同官而不殺賈季及妻,足見趙盾是個虛懷若谷,篤定禮教的仁義之士。

趙盾性情勁直,疾惡如仇。靈公繼位十四年,愈發驕奢淫逸,晉國民怨沸騰。趙盾犯顏驟諫,靈公懼,派且霓殺趙盾。卻見趙盾凌晨“盛服將朝”,“坐而假寐”。且霓被趙盾忠公親國的精神所感動,不忍殺死趙盾,又不願棄君之命,遂觸槐而死。成為春秋時期上大夫階層忠於國事的一段佳話。

這年九月,靈公同趙盾飲酒,伏甲土於宮庭四周,欲殺趙盾。由於右提彌明以死相救,趙盾逃出晉都。隨後,趙穿殺靈公子桃園。宣子未出晉境而歸,擁立公子黑臀為君,是為成公。關於靈公與趙盾間衝突的原因,今人看法不盡一致。有學者認為,這是趙氏專權,而“靈公長,思收政權”所致,並進而得出結論,靈公被殺,明是趙盾與趙穿的“預定陰謀”。這種看法未免失之偏頗。趙氏專權是不可否認的歷史事實,但靈公之“侈”,典籍也有確鑿的記載,趙盾力諫失君之道的靈公,招來殺身之禍也在情理之中。靈公被殺時,趙盾逃奔在外,豈能預謀弒君?至於太史董狐所書:“趙盾弒其君。”明是對趙盾的不公,連孔子也為趙盾惋惜,“趙宣子,古之良大夫也,為法受惡,惜也,越竟乃免。”晉景公三年(前 597年),司寇屠岸賈欲誅趙氏家族,曾説“盾雖不知,猶為賊首。”可見,趙盾確實不知道弒君一事。

自“驪姬之亂”後,晉無公族。成公繼位,以“宦卿之適子而為之田,以為公族”,趙盾又使異姓大夫代為公族,普公室之弱,自此方始。魯宣公八年(前 601年),趙盾卒。四年後,趙氏遭“下宮之難”,元氣大傷。但趙盾所開的異姓卿族代晉同姓家族為公族的先河卻不可遏止。爾後,六卿益強,終於導致韓、趙、魏三家分晉,三晉成為孕育法家文化的搖籃。使春秋時期的晉國在社會變革的廣度和深度上遙遙欲先於其它國家,趙盾的一生基本上還是應該予以肯定的。

趙 武

趙武,又稱趙孟,生於晉景公三年(前597年),卒於晉平公十七年(前541年)。春秋時代晉國的執政大夫。

趙氏為晉國世族,其曾祖趙衰為晉文公時大夫,曾輔佐文公成就霸業。其祖父趙盾,作為晉國的執政大臣,歷事襄公、靈公、成公三朝。其父趙朔在晉景公時,繼任大夫之職。

晉景公三年(前597年),擔任司寇的晉國大夫屠岸賈,圖謀作亂以控制晉國政權,決計首先消滅趙氏勢力。於是就藉口趙穿(趙盾的族弟)曾刺殺晉靈公,其責任在於趙盾,便揹着晉景公擅自發兵攻打趙氏於下宮,誅殺了趙朔、趙同、趙括、趙嬰齊等,滅了趙氏全族。

趙朔的妻子是晉成公的姐姐,當時懷有身孕,逃進王宮躲避。過了不久,生下一男孩,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趙氏孤兒趙武。據《史記·趙世家》記載,當時,屠岸賈曾進宮搜索孤兒,趙朔妻把孤兒藏進褲檔裏,祝告説:“趙家滅乎,若號即不滅,若無聲。”

果然在搜索的過程中,孤兒就沒有出聲。後來,孤兒終於被趙朔的門客公孫杵臼和趙朔的朋友程嬰輾轉救出宮來。公孫杵臼為此獻出了生命,程嬰帶孤兒藏匿到山中。(今山西盂縣有藏山,相傳即為當時程嬰藏孤之處今山西忻州市西郊和垣曲縣中條山也各有一處藏山。按:靈公、景公尚都於絳,即今山西翼城縣,藏孤之處不宜距國都過遠,當在今晉南境內,故似應是垣曲縣中條山的藏山)。

趙武15歲時,在年高望重的晉大夫韓厥等人的努力下,晉景公為趙氏昭雪,平反了冤獄,發兵攻滅屠岸賈,並盡滅其族,立趙武為大夫,恢復了趙氏的土地封邑。

晉平公十二年(前546年),趙武擔任正卿,主持晉國國政,代表晉國到宋國的國都商丘出席了弭兵大會。這次弭兵的建議是由宋國大夫向戌提出,而實際上體現了趙武偃武修文的政策。他一貫主張減輕各諸侯國對霸主的貢納,加強禮儀方面的要求,各國都循禮行事,即可維持一個和平的局面。早在晉平公十年(前548年),他耖。説過:“自今以往,兵其少弭矣。……若敬行其禮,道之以文辭,以靖諸侯,兵可以弭。”所以,向戌提出弭兵建議,晉國首先響應。在會盟中,趙武處處表現出息事寧人的態度,重信義,崇禮讓,使弭兵活動取得了實際成效。弭兵大會由晉、楚兩國聯合發起,共有晉、楚、魯、宋、蔡、衞、陳、鄭、曹10國代表出席。大會約定晉、楚兩國息兵停戰,共作霸主。

主持晉楚弭兵大會,是趙武平生所參加的一次重大政治外交活動。這次活動不僅擴大了趙武在諸侯國之間的影響,也增強了趙氏在國內的政治地位。晉平公十三年(前545年),吳國的延陵季子出使晉國。經過一番對當時晉國政治形勢的考察和研究,延陵季子得出了一個結論,他説,“晉國之政卒歸於趙武子、韓宣子、魏獻子之後矣!”後來事實證明,延陵季子的論斷完全切合實際。

趙武執政期間,在內政外交上都奉行穩妥平和的政治路線,雖然沒有十分突出的建樹,但保存了晉國的實力,維持住晉國的霸主地位,在與楚國抗衡中並未明顯處於下風,還是有值得稱道之處。故晉大夫祁午曾對趙武説:“師徒不頓,國家不罷(疲),民無謗言,諸侯無怨,天無大災,子之力也。”

為了維護弭兵的成果,趙武曾“再合諸侯,三合大夫”,多次會盟。就在他去世那年(晉平公十七年),還與楚、齊、宋、衞、陳、蔡、鄭,許、曹等國在虢(東虢,在今河南鄭州市北古滎鎮)地會盟,重温宋國會盟時達成的協議,維護各諸侯國之間的休戰狀態。

可能是與早年的顛沛流離有關,趙武晚年總覺得心身俱衰,委頓之色溢於言表,如對周王室使者劉定公説:“吾儕偷食(苟且偷生之意),朝不謀夕。”對秦國公子後子説:“朝夕不相及,誰能待五(年)?”自感勞瘁,倦於勤政,應答賓客之際,流露出天年不永的症兆。這和他嬰兒時期的傳奇經歷相映成趣,增加了他一生的戲劇性,為史書大書特書。

趙武死後,諡為文子。趙武以後三世至趙襄子,韓、趙、魏滅智伯,三分晉國。

趙襄子

趙毋恤,又作無恤,春秋戰國之際晉國趙氏的封君。生年不詳,卒於周威烈王元年(前425年)。卒諡襄,史稱趙襄子。《史記》中所列趙國的襄子紀年,在位為33年(前457至前425年)。

趙毋恤是晉定公時專擅晉國大權的趙簡子(趙鞅)與侍妾所生庶子,在諸公子中出身微賤,而且其貌不揚,但卻最受趙簡子鍾愛。一次,簡子對幾個兒子説,他把寶符藏在常山(在今河北曲陽西北)上,誰先得到有賞。諸子回來俱無所得,只有趙毋恤説已經得到。他説,從常山居高臨下可以看到代國,如果吞併代國,這就是寶。趙簡子認為此子果有雄圖大略,確實可以發展趙氏的勢力,於是廢太子伯魯,立趙毋恤為太子。當時有人對此舉不滿,對趙毋恤有非議,趙簡子認為,趙毋恤能夠忍辱負重,適宜擔當大任,所以儘管有人反對,還是堅持讓趙毋恤繼承他的事業。

趙毋恤在趙簡子死後繼位,很短時間內即顯示出他的政治風格。他的姐姐是代國國王的夫人,因有這樣的姻親關係,他到夏屋山(在今山西代縣東北),請代王相見,代王毫無戒備即來赴會。在酒宴上,趙毋恤早已安排下陷阱,斟酒的人在行斟時,用斟酒用的銅勺乘機擊殺代王及其從官。然後,興兵伐代,一舉佔領代國,將其領土併入趙氏版圖。其姊泣而呼天,拔下發笄自刺而死。

其後,趙毋恤協同智氏、韓氏、魏氏三卿瓜分了範、中行氏的領地,驅逐晉出公,立晉懿(或作哀)公。四卿把持晉國的朝政,爭權奪利的矛盾更集中、更激烈。其中智氏最強,智伯狂妄驕橫,要求韓、趙、魏三家都割給他一塊土地。韓、魏二家答允,唯有趙毋恤不答應,因而智伯大怒,聯結韓、魏兩家,向趙氏進攻。

趙毋恤寡不敵眾,聽從張孟談的謀劃,退保晉陽(今山西太原市南晉源鎮)。因為晉陽是趙簡子時的幹練之臣董安於苦心經營過的,簡子失利時就曾固守晉陽,歷任守臣都做到了政寬民和,是理想的死守據點。趙毋恤退據晉陽,巡視一遍,見城池堅固,府庫充實,倉廩豐盈,只是缺乏禦敵所用的箭矢。張孟談又告訴他,董安於當年深謀遠慮,建築宮室牆垣的材料都可以拆來作箭桿,銅鑄的柱礎可以用來造箭鏃。幹是一切齊備,嚴陣以待三家來犯。

智伯率韓、魏兩家圍攻晉陽,一年多沒有攻下。後來引汾河水灌城,“城中巢居而處,懸釜而炊,財食將盡,士卒病羸”,岌岌可危。在生死存亡的關頭,趙毋恤與張孟談策劃,由張孟談暗中與韓、魏二氏聯絡,説動二君,約好裏應外合,共滅智氏。韓、魏之兵在夜裏殺死智氏守堤之吏,決開河堤,反使汾河水衝向智伯軍中。趙軍從城中殺出,韓、魏二家從旁夾擊,活捉了智伯。三家瓜分智氏領地,形成韓、魏、趙三家把持晉國的局面,為三家分晉奠定基礎。

趙毋恤在困守孤城的境地中,始終堅持,而且臨危不亂,在破城的前夕,能夠做出正確抉擇,反敗為勝,充分顯示了他的政治才能。

趙毋恤還十分注意維護自己的權威。在晉陽被圍時期,羣臣惶恐不安,都想尋找個人的出路,對趙毋恤不怎麼恭敬,只有高共一個人不敢失禮。勝利以後,趙毋恤論功行賞,以高共為首。其實高共並沒有什麼功勞,對此有人提出異議。趙毋恤説:“方晉陽急,羣臣皆懈,惟共不敢失人臣禮,是以先之。”在他看來,恭謹馴順的臣子比建功立業的干將更重要,因為後者固然有用,但若沒有前者,就無法維持他自己及其家族的統治。

宗法觀念在趙毋恤的頭上,比同時代的人表現得格外突出。他自己是趙簡子的庶子,被立為太子,繼位為君,從宗法習慣上來説是不正常的。他的被立與太子伯魯的被廢,屬於廢嫡立庶,廢長立幼,與宗法傳統的嫡長子繼承製相悖。他一直對此事感到不安,想方設法加以補救。在他即位不久,攻滅了代國,即把太子伯魯之子封為代成君。後來又不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而把伯魯之孫立為太子,他死以後,即繼承大權,是為趙獻侯。趙毋恤尊重宗法傳統的行為,固然反映着他思想中的觀念信條,而在實際上也能起到維護趙氏宗族內部團結的作用,同時還可以贏得當時人們的敬重。因而,那樣的行為,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又可以説是一種比較成功的政治手段。

在晉國六卿攫奪政權的殘酷鬥爭中,趙毋恤注意團結內部,向外擴張,又能把握時機,轉化矛盾,敗中取勝,終於使趙氏具備了位列諸侯的勢力,成為瓜分晉國的三家之一。

趙桓子

趙襄子死後,弟弟趙桓子就驅逐趙浣,自立為國君,繼位一年也死了。

趙家的族人説:“趙桓子做國君本來就不是趙襄子的主意。”大家一

起殺死了趙桓子的兒子,再迎回趙浣,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