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美容小常識 享受生活 東方時尚 識真假 高奢 資訊 遊戲攻略 搞笑段子
當前位置:品位站 > 享受生活 > 心理

古代是如何計量夜間時辰的

欄目: 心理 / 發佈於: / 人氣:2.1W
古代是如何計量夜間時辰的

★刻———古代用漏壺計時。

漏壺分播水壺和受水壺兩部。播水壺分二至四層,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後流入受水壺,受水壺裏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隨蓄水逐漸上升,露出刻數,以顯示時間。而一晝夜24小時為100刻,即相當於現在的1440分鐘。可見每刻相當於現在的14.4分鐘。所以“午時三刻”相當於現在的中午1時43.2分

“打更”、“更夫”、“更樓”各詞全由“更”字而來。我以前談過,中國古代一晝夜分十二個時辰,亦即兩個小時一個時辰。白天人們可看太陽、日晷或計時的“銅壺滴漏”之類東西判斷時間,夜晚則不知時間了,於是由專人看着“銅壺滴漏”,按照時辰打鼓告訴民眾。古人規定,逢戌時(約合現在晚上七點至九點鐘)開始,叫做“起更”,也就是“一更”二更是亥時,即合現在夜晚九點至十一點鐘三更是子時,即夜間十一點至凌晨一點……五更是最後一更,已到寅時,即黎明前的三點至五點鐘了。

古代是用漏壺計量放間時辰的。漏壺分播水壺和受水壺兩部分,播水壺有小孔,可滴水入受水壺。受水壺裏有立箭,箭上有刻度,分為100刻。箭隨蓄水逐步上升,露出刻數,以顯示時間,一晝夜24小時分成100刻,每刻14.4分鐘。如午時三刻,就是中午11點45分12秒。漏壺計時,避免了晝夜變化及陰晴天氣的影響,使用最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