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美容小常識 享受生活 東方時尚 識真假 高奢 資訊 遊戲攻略 搞笑段子
當前位置:品位站 > 享受生活 > 心理

80年代農民佔總人口比例

欄目: 心理 / 發佈於: / 人氣:5.68K
80年代農民佔總人口比例

八十年代,我國正處於改革開放的初期,基本國策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雖然説農業人囗佔到了我國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但是大部分年輕農民湧入城市,形成了大批的農民工,促進了經濟建設,隨着農業機械化發展,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逐步減少。

80年代農民佔總人口比例

80年代以前我國是計劃經濟,農村人口占80%。

那時工人福利很好,企業半學校和醫院,生活設施齊全,雖然生活不是有多富裕,但是衣食無憂,生活安穩,不擔心失學下崗,尤其是子女可以頂替父輩工作,簡直是世襲罔替。説實在的,舊社會小地主小官吏都沒這麼前途靠譜。

現在如果企業這麼幹恐怕早破產了。

這是為啥

因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任何福利都是要計入企業成本。

首先,那時工農業產品有剪刀差,就是説,工業產品定價高,農業產品定價被嚴重低估。那時工人工資也是很低,工業產品價格和工人工資之間的剩餘價值被用來建學校和醫院,給工人提供福利,國家還有剩餘積累用於發展。

雖然工人工資很低,但是工人依然衣食無憂,生活的很好。這是因為當年恩格爾係數較大,居民生活中吃穿的開支佔大頭,約佔2/3(現在這個比例不到1/3)。吃穿來源是農民提供的糧食和棉花。國家從那裏以極低價收上糧食和棉花,低價供應給工人,這樣工人工資不用很高就生活得很好。

農民給國家貢獻糧食和棉花的方式有兩種,一種就是公糧,就是農業税,這部分國家不需要付出一毛錢。另一種就是統購統銷糧,這個收購價是國家説了算,農民只能把糧食低價賣給國家,賣給其他地方是不可以的。

所以,我國計劃經濟時代糧食價格是極低的,都是占人口80%的農民貢獻的。公糧是農民無償捐獻給國家,並且這是農民的義務。統購統銷糧是國家低價從農民那裏收購的。

農民是沒有任何福利的,國家只是在救災方面給農民提供幫助,其他國家不用負擔。農民跟工人的根本區別是:農民基本上只負責貢獻,沒有任何福利,不給國家添麻煩。

這種經濟模式能進行的很好,就是因為農村人口占80%,城鎮人口占20%,而當年工人卻只佔不到10%。

國家當年只負擔那些10%的工人,當然沒問題。

Tags:總人口 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