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美容小常識 享受生活 東方時尚 識真假 高奢 資訊 遊戲攻略 搞笑段子
當前位置:品位站 > 享受生活 > 心理

百舌鳥正確養法

欄目: 心理 / 發佈於: / 人氣:1.23W
百舌鳥正確養法

烏鶇是一種其貌不揚的歌鳥,不僅本口叫聲好聽,而且善於學舌,又稱百舌鳥。

人工飼養烏鶇雛鳥,常用的食料可以用無添加劑的雞飼料+煮熟的雞蛋黃,加水調成軟硬適中的軟食,餵給雛鳥即可。也可以購買八哥、畫眉、鷯哥、點頦等成品鳥食,加温水調和後餵食。當然,由於很多朋友撿鳥都是偶然行為,家中不一定都提前備好了上述雞飼料或鳥食,此時建議去菜市場或超市購買一塊大豆腐,切成細丁或搗成泥狀餵給雛鳥。

豆腐切丁或搗碎可作為應急食物

就如人類的嬰兒期,烏鶇雛鳥也是相對脆弱的一個時期,不能亂餵食物,否則極易造成生病或死亡。烏鶇是食蟲雜食鳥,不是食谷鳥,因此像小米等穀物是不能喂的,不消化。烏鶇親鳥在自然界中無法捉到的食物,例如麪包蟲、豬肉、牛肉、雞肉、鴨肉等等各類肉食,都應少喂或不喂。

除了蚯蚓外,如果想給雛鳥補充肉食,建議可以選用菜青蟲、蟋蟀、蝗蟲等野外能捉到的食物也可以選擇鮮活的淡水小魚蝦,將其捏成肉泥餵食即可。魚蝦肉高蛋白、低脂肪,容易消化,不會出現“上火”現象,可以長期飼餵。

綜上所述,烏鶇作為雜食性鳥類,可以吃的食物還是非常多的。但雛鳥由於較為脆弱,不可亂餵食物,以防生病。有條件的建議以蚯蚓為主食來餵養沒有條件的,以無添加劑的雞飼料+雞蛋黃,或八哥、畫眉等鳥食來飼養。那麼,有了食物以後,我們應該怎樣來餵養雛鳥呢這因窩雛、飛雛而不同。

2、烏鶇雛鳥應該怎樣來餵養

窩雛和飛雛,雖然都屬於雛鳥,但它們的飼養方法並不相同。窩雛,特別是出殼10天內的幼鳥,還處於懵懂狀態,對人並沒有警惕性,餓了就會“喳喳叫”向人乞食。因此,相對來説,窩雛的飼餵沒有太大難度,只要準備好食物,在雛鳥乞食時餵給它即可。在保證食料新鮮、營養均衡、飼餵次數正常的情況下,一般都能養活。

但飛雛就不同了,雖然還不會自己吃食,但對人的警惕性高,一般不會主動乞食。撿到這樣的鳥,餵食相對麻煩些。幼鳥不會主動張嘴乞食,放食物在旁邊自己又不會吃,常常會因此而活活餓死。遇到這種情況,如果鳥沒有受傷,最好是在哪裏撿的就儘快送回哪裏去,親鳥自會照顧幼鳥。如果執意要留下飼養,那麼就只能扒開嘴強制填喂,一般一兩天後,基本就能主動開口乞食(如仍不乞食,就要一直填喂下去,直至死亡或會自己吃食)。

烏鶇雛鳥人工飼養中常見問題(疾病)與解決方法

與其他鳥類相比,烏鶇雛鳥較為皮實,不容易生病。但很多朋友撿鳥“救助”基本都是臨時起意,並不具備相應的飼養經驗。在這種情況下,容易因飼養不當造成雛鳥生病,甚至死亡。總結起來,人工飼養烏鶇雛鳥面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保温不善致使雛鳥凍死

飛雛羽毛已經長出,一般不怕冷。但窩雛,特別是身體沒有羽毛或剛長出羽毛不久的,非常怕冷。一旦做不好保温工作,雛鳥很可能就會生病或死亡。一般來説,鳥類體温偏高,約為40℃左右,拿在手中可明顯感覺到暖熱。如果用手感覺不到温度,或明顯見到雛鳥身體發抖,那麼就説明温度偏低,需要做好保暖

窩雛無法站立,要藉助鳥窩生活。建議用碗狀容器,例如小碗、紙盒、小花盆等,做一個人工鳥窩,讓鳥趴在裏面。之所以這樣做,是考慮到雛鳥腿腳生長髮育的需要。窩雛階段的雛鳥,腿腳無法支撐身體站立,趴在窩裏更有利於腿腳發育。如果將雛鳥直接養在平坦的容器內,後期容易導致腿腳發育畸形,甚至無法站立。同時,人工鳥窩也有助於保温,周邊可用廢舊布料等填充,晚間可以用布覆蓋保暖。有些朋友喜歡將雛鳥養在電熱毯上,以此來保温,此時應注意不可過於乾燥(濕度要在50-60%以上)。過於乾熱的環境,輕則使鳥皮膚乾裂,羽毛無法正常生長,重則可能會因脱水而死亡。

(2)因缺水而使雛鳥渴死

雛鳥體內水分的來源是食物,渴了也不會自己喝水。如果食料過幹,就可能產生缺水現象,特別是天氣較炎熱時。處於缺水狀態的雛鳥一般沒有精神,頭耷拉着,眼睛緊閉,也不再張嘴乞食,就如同快要死了一般。很多朋友不明白箇中緣由,以為鳥是生病了,於是開始找各種藥給鳥吃。折騰之下,雛鳥可能很快就死了。其實遇到這種情況,發現及時的話,緊急喂水通常就可緩解症狀。但若發現不及時,或發現了但處理失當(當生病來治),雛鳥很可能就直接渴死了。

為了避免烏鶇雛鳥因缺水而渴死,解決方法也十分簡單,建議在每次餵食前,先用乾淨的毛筆、無針頭注射器或手指等,先喂兩三滴水,然後再給食物即可。

(3)飼餵不及時而餓死

烏鶇雛鳥生長迅速,出殼15天即開始離窩學飛,在此之前每天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生長,這需要大量食物作為前提。自然狀態下,從天亮到天黑,親鳥幾乎一刻不停歇的去尋找食物餵食雛鳥。人工飼養下,每隔30分鐘左右就要餵食一次,每日至少要餵食8次以上,才能保證雛鳥正常生長。雖然一天早中晚餵食三次,也不能説一定就不能養活,但餵食次數少,雛鳥通常會營養不良,生長狀況很差,體質弱,容易生病和死亡,這也就是很多朋友反映“養着養着就死了”的原因。

因此,在決定救助雛鳥前,請考慮好自己的時間,要量力而行,而不是單憑“愛心”。沒有充足的時間,請不要隨意撿鳥“救助”,那樣是害了它。你不撿,雛鳥還有可能在親鳥的救助下得以存活,撿了不會養或沒有時間養,等待雛鳥的基本就是死。

(4)飼養不當而使雛鳥生病

與親鳥餵養相比,人工飼養下,食物來源單調,且很多朋友沒有經驗,烏鶇雛鳥容易因飼養不當而生病。除了上述凍死、渴死、餓死等情形,以下狀況也需要特別注意:

①營養不良:多為飼料單一且“過素”,或餵食次數過少所致。表現為雛鳥瘦小,體弱無力、羽毛不順滑,生長緩慢或停滯,容易生病。長期營養不良,往往會帶來雛鳥死亡。解決方法是保證餵食次數,多喂蛋白質含量高、營養豐富且容易消化的食物。有條件的話,建議經常喂些蚯蚓、小魚蝦等鮮活肉食。

②腿腳癱瘓:人工飼養下,造成雛鳥癱瘓的原因,主要有三點。一是如上文所述,沒有使用人工鳥窩飼養窩雛,致使腿腳發育畸形二是雛鳥不再趴窩後,沒有及時上架,站槓時間過晚,導致腳爪發育畸形三是營養不良,導致缺乏鈣質、微量元素或維生素D。以上這些因素,都有可能使鳥站不起來。

解決方法是窩雛要放在人工鳥窩裏養,飛雛要及時上架。同時要保證食物營養充足,飼餵及時,早晚陽光不強烈時建議給雛鳥曬曬太陽。如果已經出現癱瘓站不起來的症狀,建議在食料中添加煮熟的雞蛋黃、蚯蚓和新鮮淡水小魚蝦肉泥,並用西紅柿汁拌食,一般連喂一兩週即可重新站立起來。

經常餵食西紅柿泥或用汁拌食,可預防烏鶇雛鳥癱瘓

③傷風感冒:雛鳥怕冷,遇到氣温突變,温差較大時,也容易出現感冒現象。症狀是流鼻涕、打噴嚏,嚴重的也可能會咳嗽(上呼吸道感染)。

解決方法是將雛鳥放在避風的地方飼養,並根據天氣變化情況,及時做好保温,避免受涼感冒。生病以後,要及時治療,藥物可用鴿子藥、雞用藥或兒童感冒藥,根據雛鳥體重,參照説明書使用即可(切記不要過量用藥,雞用藥量可減半使用,以免藥死)。

④口舌生瘡:即俗稱的“上火”,原因多是單一大量餵食高蛋白、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所致,例如麪包蟲和豬肉等。口舌生瘡輕則影響雛鳥進食,重則會引起死亡。在飼餵過程中,要注意食物均衡,不可單一飼餵某種肉食。特別是窩雛,不建議飼餵麪包蟲,這種蟲蛋白質和脂肪含量過高,幼鳥很難消化,就算是成鳥,喂多了也容易出問題。

幼鳥餵食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容易上火

⑤拉稀(拉肚子):雛鳥飼養過程中,拉稀也是一種常見現象,但並不一定就是病態。造成雛鳥拉稀的原因,其一可能與食物改變過大有關,如突然換食就可能會出現拉稀。一般建議換食要循序漸進,在舊食料的基礎上,逐漸加大新料的含量,直至完全改為新料。其二餵食不新鮮或變質的食物,也可能會造成雛鳥拉肚子。食料最好是現拌現喂,至少要上下午各拌食一次,以防變質影響雛鳥健康。很多朋友有將吃不完的食料放入冰箱冷藏的習慣,但再次飼餵時如果沒有緩温,直接將冷食餵給雛鳥,也容易造成拉稀,需要恢復到室温再喂。其三保温不善,致使雛鳥受涼,也容易出現拉稀現象,特別是窩雛要做好保温。

雛鳥出現拉稀時,注意觀察精神狀況。如果吃食、精神狀況和活動正常,就沒有必要過度擔心,一般無需用藥,繼續觀察即可。如果出現了精神萎靡、食慾不振現象,此時一般為病態,考慮為腸炎。可有針對性的餵食腸道消炎藥,症狀輕微時也可以給雛鳥餵食大蒜水(將大蒜搗碎後泡水,取澄清液給雛鳥滴服,或拌入食料餵食),其原理是利用大蒜中所含有的大蒜素殺蟲、殺菌作用。

四、結語

本文雖然談論的是烏鶇雛鳥的救助問題,但實際上大多數情況下,都不建議人為救助,或者説不救助其實更好,特別是那些抱着“養幾天再放生”、“等會飛了就放生”等心態的“救助”。烏鶇雛鳥出殼15天后就會飛,但至少要在出殼30天后才會自己吃食。也就是説,親鳥在雛鳥會飛後還要繼續餵食兩三週的時間。因此,“養幾天”、“會飛了”就放生,也就是放的時候是活的,不久就會餓死,因為它不會自己吃食。

更為重要的是,出窩學飛至離開父母獨立生存,這短短的幾周時間,是鳥生中唯一的一次受到系統野外生存訓練的時期。親鳥在這段時間內,要教會雛鳥飛行、覓食、尋找水源、躲避危險和天敵等各方面的生存技能。即便是這樣,雛鳥第一年的死亡率依然非常高。而人除了能提供給雛鳥食物,其他的什麼都做不了,養出來的只能是“傻鳥”,放生以後,大部分會因為沒有生存技能而死亡。

Tags:百舌鳥 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