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美容小常識 享受生活 東方時尚 識真假 高奢 資訊 遊戲攻略 搞笑段子
當前位置:品位站 > 享受生活 > 心理

六尺巷的故事原文

欄目: 心理 / 發佈於: / 人氣:1.31W
六尺巷的故事原文

相傳清朝桐城地區,有一吳姓鄉紳與張英宰相是鄰居,吳家準備做新房,地基壓過了兩家的地契地,張英家人即賦書當朝宰相,訴説事情原委,張英後來寫了封家書回來,內容是,一紙書來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讓自家退後三尺,後吳姓鄉紳也覺得不好意思,也向右退了三尺,六尺巷的故事由此傳了下來。

六尺巷的故事原文

六尺巷位於安徽桐城,據説有兩家因蓋房屋引發矛盾,各不相讓,導致房屋無法繼續蓋下去。其中一家寫信告知其在京城當官的兒子。兒子得知後,回信説:來信只為三尺牆,讓他三分又何妨,萬里長城今又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接信後,雙方都深受感動,冰釋前嫌,各讓三尺,形成今六尺巷。

六尺巷的故事原文

康熙年間,禮部尚書張英突然接到老家的書信。信中説,鄰居吳家在建造房屋時,想要佔用他家的宅基地,家人上訴到縣衙。因吳家也有人為官,縣官難以定奪。張英得知後,立馬提詩回覆,居然留下了千古美名。

在安徽桐城,禮部尚書兼大學士張英的府邸,與吳家毗鄰而居。由於張英常年在朝中為官,平日裏與老家家人都以書信往來。

這天,張英收到老家的一封急信,打開一看,上面説,鄰居吳家修建房屋,想要佔用張家宅基地二尺。張家不同意,就把此事稟明官府。

縣官犯了難,張家的張英是朝廷大官,可吳家也有人在朝為官,官銜都比他大,橫豎都得罪不起,索性就拖着不辦。

張家人見縣官遲遲沒有處理,眼看吳家的屋子就要造到自己地界了,趕緊修書一封給張英,讓他來定奪。

張英瞭解了事情原委後,沉吟了一下,立馬提筆回覆。

很快,張家人就收到了回信,信中張英以一首詩做了回覆:“一張書來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張家本是書香世家,眾人看後信後,頓時明白了張英的意思,主動讓出三尺宅基地。

張家主動讓地三尺的事情,不久就到吳家人耳中,吳家在朝為官的官員,聽説張英如此大度禮讓,又羞愧又佩服,便讓家人也讓出三尺宅基地來。

於是,張、吳兩家各自讓出的三尺地,成為桐城赫赫有名的“六尺巷”,至今仍被傳為佳話。

常言道,宰相肚裏能撐船。歷史上的張英官拜一品大學士,是康熙朝的重臣,被譽為“漢人宰相”,他的才華和胸襟,不僅留下了六尺巷的佳話,更言傳身教到自己子輩。

張英的大兒子張廷瓚曾以二甲第二名中了進士,之後成為侍讀學士,陪伴康熙皇帝讀書。只可惜他英年早逝,不然他的成就,或許能超過他的弟弟們。

張英的二兒子張廷玉,也是最有名、最出類拔萃,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都身受器重,更是死後唯一一個配享太廟的漢臣。

三兒子張廷璐是康熙五十七年的榜眼,在雍正初年,擔任河南學政期間,遭遇到封丘縣罷考事件而被罷官,但二哥張廷玉的舉薦下,重新被雍正啟用,同樣成為歷經三朝的漢臣。

張家父子載譽清廷的背後,也讓我們看到言傳身教的家庭力量。一個卓有遠見的父親,必是胸襟豁達之人,不會斤斤計較於個人得失。與人為善的謙讓,並不是軟弱,而是禮貌與尊重。

以德服人,才能真正讓人心悦誠服,無論是對自己的子女,還是他人都是如此。

Tags:原文 六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