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美容小常識 享受生活 東方時尚 識真假 高奢 資訊 遊戲攻略 搞笑段子
當前位置:品位站 > 享受生活 > 心理

人生七大悲事是什麼

欄目: 心理 / 發佈於: / 人氣:5.44K
人生七大悲事是什麼

人們常説,人生有七大悲事,也有的説是七種痛苦,即是:生,老,病,死,怨僧會,愛別離,求不得。

"生"″老""病""死",是自然的痛苦,難以避免,而後邊三種,則是一種社會現象,反映了不合理的生活現實。在當今生活中,我們要積極的客觀的去對待這種自然或非自然的苦,要遵重自然規律,做好自己,保持健康樂觀的心態,做到順其自然!

人生七大悲:“生,老,病,死,愛別離,求不得,放不下。”

“生,老,病,死”是我們無法避免,人的一生無非就這四個字

“愛別離”既然愛過,何必怨恨,不論你們是為何而分開,畢竟曾經深愛過,畢竟曾經彼此給過温暖,給過感動,更體會過幸福,怨恨別人就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怨恨別人説明你還沒有放下,怨恨別人證明你還不夠成熟,過去的痛苦已經發生無法挽回,過去的快樂已經過去無法找回,可我們的生活還在繼續,又何必糾結於已經發生無法改變的事情中折磨自己呢

“放不下,求不得”放不下的人事物我不去求,求不得的人事物我會去放,簡單明瞭。

人生七大悲事是: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

目錄

種類

第一苦,是“生”。請容我先貧一句,不是生孩子那個“生”,那個算“痛並快樂着”,不算苦難的。作為七苦之首的“生”,就是活着,乃是所有後續苦難的基礎。活着就是受苦,正如幾何學中的公理一般無需證明。

第二苦,是“老”。隨着歲月的流逝,曾經的精力、健康、記憶一一隨風而去,老去的恐懼日漸清晰。對“老”的恐懼,本質上是一種“得到後再眼睜睜失去”的恐懼。經歷單純 的人,對老的態度比較平靜,因為生活沒什麼大的變化,本來得到的不多,也無所謂失去。越是年輕時意氣風發的人物,對老的抗拒越強——依靠精力吃飯的人,一旦沒有了精力,又不甘心靜靜品嚐記憶的甜美,失落自然要時刻齧咬心靈。若是在老去的同時,親人、愛人、朋友一一離你而去,最後只剩一個老不死的煢煢孑立,那滋味才真正的苦之極矣。

第三苦,是“病”。病來如山倒,雖然打過拳擊的人不多,但驟然被擊倒的感覺所有大病過的人都有體會。昨天還力拔山兮氣蓋世,今天就手難縛雞氣遊絲了。若是那病不致命,則又有病去如抽絲的過程來折磨人。病中精力不繼,什麼都幹不了,唯有睡覺但那覺也不是無限可睡的,睡到一定程度,便只好睜着眼睛呆呆地享受病痛了。除了對身體的折磨外,病痛對心靈的考驗也頗值玩味。常言説“久病牀前無孝子”,百善之首的孝,在病之前都有可能退卻,遑論其他感情了。

第四苦,便是“死”。死的可怕,不在過程——那短暫得可以忽略不計——而在它的不可抗拒性。人對自己命運的認知,唯一明確的便是一定會死,大多數人不會喜歡死,對它無可逃避的終極性自然也恐懼有加死之苦難,便在明知山有虎,只能虎山行——武松也是打不過這隻老虎的。當人不再恐懼死亡,它作為苦難的特質也便消失。

怨憎會

第五苦,稱作“怨憎會”,便是跟你無比討厭的人處在同一屋檐下,抬頭不見低頭見,想不理他還不行,委實煩人煩得久了,也便是苦難了。現代社會,朝夕相處的,無外父母、親人、愛人、同事。對父母,任性可以,怨憎是過分了些的若是如林黛玉那般寄於親人籬下,恰好碰到個不厚道的,便大可候選第五苦難與愛人相處,不怕怨憎——那樣分手就完了——就怕淡漠。

愛別離

第六苦,叫做“愛別離”。愛別離是一種執着的苦。人生本來聚少離多,若能看透這點,愛別離的苦也便不存在了但真要做到如此“空”,非有大智慧者不能為。

求不得

第七苦,乃是“求不得”。天下熙熙,皆有所求天下攘攘,皆有不得。如此便有苦惱。其實若是雞毛蒜皮,一針一線,不得也就算了,頂多惱一陣子,算不得苦。世間最怕兩種求不得,一種是“得到再失去”,一種是“可望不可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