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美容小常识 享受生活 东方时尚 识真假 高奢 资讯 游戏攻略 搞笑段子
当前位置:品位站 > 享受生活 > 心理

樊迟问稼什么意思

栏目: 心理 / 发布于: / 人气:5.07K
樊迟问稼什么意思

     樊迟问稼的意思:樊迟向孔子请教如何种庄稼。

出处:《论语》子路第十三的第四章

     孔子的教育目的并不是为了培养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劳动者,而是着眼于治国理政,培养更多具有良好道德修养和渊博学识的人才。孔子认为,作为有志之士,应该致力于国家大政。

       

樊迟问稼是,樊迟向孔子请教如何种庄稼.孔子说:“我不如老农.”樊迟又请教如何种菜.孔子说:“我不如老菜农.等樊迟退出去了,孔子说:樊迟真是小人.在上位者只要重视礼,老百姓就不敢不敬畏在上位者只要重视义,老百姓就不敢不服从在上位的人只要重视信,老百姓就不敢不用真心实情来对待你.要是做到这样,四面八方的老百姓就会背着自己的小孩来投奔,哪里用得着自己去种庄稼呢.”

后人以此来批判孔子看不起基层劳动人民,其实孔子出身贫寒,自幼丧父,未及成年时母亲也早亡,岂能不知基层劳动者的甘苦。

但孔子志不在此,他希望他的学生不要关注于这些屑小问题,而是如“礼、义、信”这样的关于社会文明进步的大问题。所以,可见孔子更关心的是社会价值问题,而500多则论语讨论的都是价值问题。

当然价值之类的社会学命题不同于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并非天然客观正确,也并非存在着一定的标准答案。那么孔子当时提倡的价值观放到今天还能适用吗我们且看两个例子。

以直报怨。当有人问孔子“以德报怨”可以吗,孔子没有直接回答可、否!而是巧妙地问了一句“何以报德”这个反问非常巧妙,假如我们提倡以德报怨,那么也只能推理出以德报德,那么可见无论别人对你如何,你只会一味对别人好,如果推及到组织、国家,就是好赖不分、公正不行。那么“以怨报怨”如何呢,显然这是一种“黑吃黑”的黑社会行径。

而孔子提倡的以正直、公平的“直”来报答“怨”,则跟我们当下的企业、政府治理理念一致。可见,《论语》上这么简单的22个字“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背后则蕴含了深厚的社会治理理念。

子为父隐,父为子隐:这则故事里有一位楚国的名人——叶公翩翩登场,叶公虽然言行不一而为历史留名,但他在治理楚国负函(今河南信阳)时却颇得令名。孔子访问楚国路经负函,叶公殷勤接待,席间,为了显示自己治理成就,夸口道:“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 孔子则很不以为然:“吾党之直者,异於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意思就是叶公说:“我的家乡有个正直的人,他的父亲偷了人家的羊,他告发了父亲。”孔子说:“我家乡的正直的人和你讲的正直人不一样:父亲为儿子隐瞒,儿子为父亲隐瞒。正直就在其中了。”这句话初看起来很有问题,夫子的境界并不高啊,怎么做了偷窃这等下等的事,儿子揭发老子反而不是正直了不是还有个大义灭亲吗

鲍子认为倘若这句话没有很好地展开,读到这里还真有些糊涂,包括一些学者认为正是这样的思想导致了腐败产生,但事实上倘若我们这样想想,如果社会鼓励父子、夫妻、兄弟互相揭发的话,那么这个社会的人们还有什么可以值得相信的呢亲亲互隐的法律制度在汉朝以来以及许多国家都推行了,这些国家也并没有比未推行亲亲互隐制度的国家有更显著的腐败。

那么该如何思考这个问题呢,鲍子给出了一个非常好的思考框架,就是两者都有益处时(举证则有助于社会惩罚坏人互隐则有助于维护人伦亲情),如何考虑取舍,显然从社会发展秩序来看,血缘伦理的优先序要更高,价值也更高,而且这种亲情伦理一旦破坏,则很难弥补,而法律举证则显然有其他渠道可以补上

这是个典故,樊迟向孔子请教如何种庄稼.孔子说:“我不如老农.”樊迟又请教如何种菜.孔子说:“我不如老菜农.等樊迟退出去了,孔子说:樊迟真是小人.在上位者只要重视礼,老百姓就不敢不敬畏在上位者只要重视义,老百姓就不敢不服从在上位的人只要重视信,老百姓就不敢不用真心实情来对待你.要是做到这样,四面八方的老百姓就会背着自己的小孩来投奔,哪里用得着自己去种庄稼呢.

Tags:樊迟 问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