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美容小常識 享受生活 東方時尚 識真假 高奢 資訊 遊戲攻略 搞笑段子
當前位置:品位站 > 享受生活 > 心理

勸酒歷史上又稱什麼

欄目: 心理 / 發佈於: / 人氣:1.32W
勸酒歷史上又稱什麼

勸酒歷史上又稱敬酒。

中國人的好客,在酒席上發揮得淋瀝盡致。人與人的感情交流往往在敬酒時得到昇華。中國人敬酒時,往往都想對方多喝點酒,以表示自己盡到了主人之誼,客人喝得越多,主人就越高興,說明客人看得起自己,如果客人不喝酒,主人就會覺得有失面子。

有人總結到,勸人飲酒有如下幾種方式:“文敬”、“武敬”、“罰敬”。這些做法有其淳樸民風遺存的一面,也有一定的負作用。

勸酒,本源於敬酒,古代中國缺乏公共生活,社交以聚餐和看戲爲主。

古人喜敬酒,因爲酒的度數比較低,唐代酒一般只有0.5度,是漢代的3倍,故宋代人說:漢代之酒,略具酒味而已。唐代以前,中國基本採取分餐制,敬酒有條不紊,不顯吵鬧。隨着佛教傳入,印度桌椅等漸次在中原普及,中餐走向聚餐制,雖然加深了彼此的感情,卻也帶來噪音過大的問題。

傳統餐飲負擔着社交功能,所以時間往往延宕,唐代一宴經常是從午至昏,長達八九個小時,清代河工宴更長達三天,還要聘請劇組唱戲,往往人去樓空,臺上仍然哼唱不已。清代學者惲毓鼎在《澄齋日記》中記載,他常常一天趕幾個席,一月之中,無席之日不過一週,他當時是個閒散官,吃了別人要回請,可他收入低,哪裏請得起呢只好負債撐面子,這幾乎是清代的通例。一頓飯要吃如此長的時間,話題自然會漸漸枯竭,必須創造出許多遊戲方式,勸酒因而勃興。

在中國歷史上,飯局與政治永遠保持着若即若離的關係。早在漢字成熟之前,中國人就已經掌握了釀酒技術。隨着酒的出現的是酒桌上的文化。很多典籍中都有關於酒和飲酒文化的記載,酒文化深入中國人的血脈深處,影響深遠。與酒文化一樣久遠的是勸酒文化。勸酒本身是一種禮儀,但是在歷史中,不乏禮儀變質成爲與利益相關工具,敬酒不喝就是不給面子,喝了不知道回敬也是不懂人情世故。中國古代的餐飲擔負着極爲重要的社交功能,所以延宕的時間較長。唐代的宴會一般從上午開始,一直持續到黃昏,算來不下七八個小時。清朝時期,很多公家買單的宴會甚至持續三五天,這些既是社交活動,也是政治活動。

貫穿宴飲活動的,除了絲竹歌舞外,就是酒。中國早期的勸酒風氣源自各種持續時間很長的宴會。一頓飯吃這麼長時間,話題必然枯竭,幹喝也無趣,於是便發明了各式各樣的勸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