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美容小常識 享受生活 東方時尚 識真假 高奢 資訊 遊戲攻略 搞笑段子
當前位置:品位站 > 享受生活 > 心理

寫出兩個與孔孟有關的故事

欄目: 心理 / 發佈於: / 人氣:1.51W
寫出兩個與孔孟有關的故事

1、孔子學琴

孔子在學習方面是很虛心,尤為刻苦。有一次孔子隨師襄學鼓琴。曲名是《文王操》。孔子苦苦的練了很多日子,師襄子説:“可以了。”

孔子説:“我已經掌握了這個曲子的彈法,但未得其數。”又練了很多日子,師襄子又説:“可以了,你已於其數。”可是孔子仍説:“不可以,未得其志。”

又過了相當的時間,師襄子認為這回真的可以了,可是孔子仍然認為自己沒有彈好這首樂曲。於是,孔子反覆的鑽研,體會琴曲的內涵,直到他看到文王的形象在樂曲中表現出來了,才罷休。

2、孟子殺豬

當孟家還在廟户營村集市旁居住時,孟子看到鄰居殺豬,不解地問母親:“鄰家殺豬幹什麼”孟母當時正忙,便隨口應到:“煮肉給你吃!”孟子十分高興,等待食肉。

孟母深知做人要誠實,所謂“言必信,行必果”,而且她深深知道身教重於言傳。為了不失信於兒子,儘管家中十分困難,孟母還是拿錢到東邊鄰居家買了一塊豬肉,讓兒子吃了個痛快。

3、顏回好學

顏回二十九歲,頭髮全白了,很早就去世了。孔子哭得哀痛之至,説:“自從我有了顏回這個學生,學生們就更加親近我。”魯國國君問孔子:“你的學生中誰是最好學的”

孔子回答説:“有個叫顏回的最好學,他從不把脾氣發到別人的身上,也不重犯同樣的錯誤。不幸年紀輕輕死了。之後再沒有發現好學的人了。”

4、鞭打蘆花

春秋末期,孔子的弟子閔子騫十歲喪母,其父再娶,但繼母李氏對他虐待,給自己親生的兩個兒子做的棉衣裏裝的是棉花,給閔子騫做的棉衣裏裝的是蘆花。

冬天外出駕車時其父發現了這件事,決定休了李氏。但閔子騫盡力勸説,雙膝跪地以情動父:“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留下高堂母,全家得團圓。”繼母深受感動,遂對三個兒子一般看待。

5、齧指痛心

曾參侍奉母親極其孝順。曾參入山打柴,家裏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背起柴迅速返回家中,跪着問緣故。母親説:“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讓你知道。”

1、孟母三遷

孟子的母親為了他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搬了三次家。

2、始作俑者

這句成語出自於《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為其象人而用之也。”

戰國時,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談論治國之道。孟子問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殺死人,有什麼不同嗎”

梁惠王回答説:“沒有什麼不同的。”

孟子又問:“用刀子殺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麼不同”

梁惠王説:“也沒有什麼不同。”

孟子接着説:“現在大王的廚房裏有的是肥肉,馬廄裏有的是壯馬,可老百姓面有飢色,野外躺着餓死的人。這是當權者在帶領着野獸來吃人啊!大王想想,野獸相食,尚且使人厭惡,那麼當權者帶着野獸來吃人,怎麼能當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曾經説過,首先開始用俑(古時陪同死人下葬的木偶或土偶)的人,他是斷子絕孫、沒有後代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來殉葬尚且不可,又怎麼可以讓老百姓活活地餓死呢”

根據孔子“始作俑者,其無後乎”這句話,後人將“始作俑者”引為成語,比喻第一個做某項壞事的人或某種惡劣風氣的創始人。

3 、五十步笑百步五十步笑百步

戰國時代,諸侯王國都採取合縱連橫之計,遠交近攻。

戰爭連年不斷,可苦了各國的老百姓。孟子看了,決定周遊列國,去勸説那些好戰的君主。孟子來到樑國,去見了好戰的梁惠王。梁惠王對孟子説:“我費心盡力治國,又愛護百姓,卻不見百姓增多,這是什麼原因呢”

孟子回答説:“讓我拿打仗作個比喻吧!雙方軍隊在戰場上相遇,免不了要進行一場廝殺。廝殺結果,打敗的一方免不了會棄盔丟甲,飛奔逃命。假如一個兵士跑得慢,只跑了五十步,卻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兵士是‘貪生怕死’。”

孟子講完故事,問梁惠王:“這對不對”梁惠王立即説:“當然不對!”孟子説:“你雖然愛百姓,可你喜歡打仗,百姓就要遭殃。這與五十步同樣道理。”

成語比喻那些以小敗嘲笑大敗的人。又以“五十步笑百步”來比喻程度不同,但本質相同的做法。

有關孔子孟子的故事名稱有如下:

1、孟子受教

《韓詩外傳》載:孟子的妻子獨自一人在屋裏,蹲在地上。孟子進屋看見妻子這個樣子,就向母親説:“這個婦人不講禮儀,請准許我把她休了。”孟母説:“什麼原因”孟子説:“她蹲在地上。”孟母問:“你怎麼知道的”孟子説:“我親眼看見的。”

孟母説:“這是你不講禮儀,不是婦人不講禮儀。《禮經》上不是這樣説嗎,將要進門的時候,必須先問屋裏誰在裏面將要進入廳堂的時候,必須先高聲傳揚,讓裏面的人知道將進屋的時候,必須眼往下看。

《禮經》這樣講,為的是不讓人措手不及,無所防備。而今你到妻子閒居休息的地方去,進屋沒有聲響人家不知道,因而讓你看到了她蹲在地上的樣子。這是你不講禮儀,而不是你的妻子不講禮儀。”孟子聽了孟母的教導後,認識到自己錯了,再也不敢講休妻的事了。

2、斷織喻學

孟子最初對學習很有興趣,時間一長就厭煩了,經常逃學。孟母知道後非常生氣,拿起刀來,把織布機上的經線割斷,説道:“你的廢學,就像我割斷織布機上的線,這布是一絲一線織起來的,現在割斷了線,布就無法織成。

君子求學是為了成就功名,博學多問才能增加智慧。你經常逃學怎麼能成為有用之材呢你今天不刻苦讀書,而是惰於修身養德,今後就不可以遠離禍患,將來不做強盜,也會淪為廝役!”

孟母用“斷織”來警喻“輟學”,指出做事必須要有恆心,一旦認準目標,就不為外界所幹擾。半途而廢,後果是十分嚴重的。“斷織喻學”的一幕在孟子小小的心靈中,留下了既驚且懼的鮮明印象,孟子從此旦夕勤學,終於成為中國歷史上的儒學大師。

3、殺豚不欺子

當孟家還在廟户營村集市旁居住時,孟子看到鄰居殺豬,不解地問母親:“鄰家殺豬幹什麼”孟母當時正忙,便隨口應到:“煮肉給你吃!”孟子十分高興,等待食肉。

孟母深知做人要誠實,所謂“言必信,行必果”,而且她深深知道身教重於言傳。為了不失信於兒子,儘管家中十分困難,孟母還是拿錢到東邊鄰居家買了一塊豬肉,讓兒子吃了個痛快。

4、始作俑者

這句成語出自於《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為其象人而用之也。”

戰國時,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談論治國之道。孟子問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殺死人,有什麼不同嗎” 梁惠王回答説:“沒有什麼不同的。”孟子又問:“用刀子殺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麼不同” 梁惠王説:“也沒有什麼不同。”

孟子接着説:“現在大王的廚房裏有的是肥肉,馬廄裏有的是壯馬,可老百姓面有飢色,野外躺着餓死的人。

這是當權者在帶領着野獸來吃人啊!大王想想,野獸相食,尚且使人厭惡,那麼當權者帶着野獸來吃人,怎麼能當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曾經説過,首先開始用俑(活人殉葬)的人,他是斷子絕孫、沒有後代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來殉葬尚且不可,又怎麼可以讓老百姓活活地餓死呢”

5、五十步笑百步

戰國時代,戰爭連年不斷,可苦了各國的老百姓。孟子看了,決定周遊列國,去勸説那些好戰的君主。孟子來到樑國,去見了好戰的梁惠王。梁惠王對孟子説:“我費心盡力治國,又愛護百姓,卻不見百姓增多,這是什麼原因呢”

孟子回答説:“讓我拿打仗作個比喻吧!雙方軍隊在戰場上相遇,免不了要進行一場廝殺。廝殺結果,打敗的一方免不了會棄盔丟甲,飛奔逃命。假如一個兵士跑得慢,只跑了五十步,卻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兵士是‘貪生怕死’。”

孟子講完故事,問梁惠王:“這對不對”梁惠王立即説:“當然不對!”孟子説:“你雖然愛百姓,可你喜歡打仗,百姓就要遭殃。這與五十步同樣道理。”成語比喻那些以小敗嘲笑大敗的人。又以“五十步笑百步”來比喻程度不同,但本質相同的做法。

Tags:孔孟 寫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