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美容小常識 享受生活 東方時尚 識真假 高奢 資訊 遊戲攻略 搞笑段子
當前位置:品位站 > 享受生活 > 心理

軍史上怎麼評價關家堖之戰

欄目: 心理 / 發佈於: / 人氣:2.84W
軍史上怎麼評價關家堖之戰

慘絕人寰的掃蕩

1940年,抗日戰爭開始進入相互僵持的膠着階段。在八路軍“百團大戰”的一路強攻之下,華北日軍接連吃了好幾個敗仗,損失極其慘重。但八路軍的傷亡也不容小覷,再加之受制於裝備、彈藥、物資補給的封鎖,八路軍很難再進一步擴大戰果。

所以,爲養精蓄銳、恢復元氣,八路軍總部決定,在百團大戰第二階段作戰結束之後,先不要急於準備第三階段的作戰,而是先進行休整補充再做打算。不料趁我軍休整之際,日軍卻伺機進行報復。

日軍掃蕩

按照日軍侵華的固有規律,每逢敗仗他們必定會發動更大規模的報復性掃蕩以雪前恥。所以,日軍在第二階段戰敗之後,也同樣展開了一場慘絕人寰的掃蕩行動,掃蕩前,日軍還揚言要活捉八路軍前線指揮彭德懷,可見其猖狂。

然而,比起日軍的打嘴炮,更加令人髮指的是他們的實際行動。日軍的掃蕩主要有“三光政策”:殺光、燒光、搶光。凡是日軍所經之處,不留一個活口,無數的無辜老百姓都慘死在日軍屠刀之下,無數的房屋農田都化作一片焦土,至於老百姓留下的糧食、牲畜、物資,也全都被日軍搶掠奪乾淨,片甲不留。就連水井,日寇都要在其中下毒,導致無數的生靈塗炭、哀鴻遍野。

日軍掃蕩

面對日軍種種慘絕人寰的暴行,八路軍實在是忍無可忍,迫不及待地爲民除害。於是,八路軍總部便決定要尋機消滅一兩路進犯的日寇,以打擊日寇的囂張氣焰。很快,還手的機會就意外來臨。

關家堖戰役

10月下旬,日軍36師岡崎大隊500多人,誤打誤撞來到八路軍總部設立在遼縣、武鄉縣、黎城縣交界的黃崖洞兵工廠。黃崖洞兵工廠是八路軍總部在華北敵後建立的最大武器彈藥生產基地,絕不容日寇進犯。所以,彭德懷第一時間命令386旅的主力:772團,16團,趕往黃崖洞清除日寇這股岡崎支隊。

黃崖洞兵工廠

岡崎支隊見八路軍大隊人馬支援,當即被嚇退撤離。但八路軍怎麼會輕易放過它在根據地軍民的合夥襲擾下,原本打算向西而逃的岡崎支隊,被迫逃竄到蟠龍鎮關家堖附近,預備通過武鄉方向退回沁縣。

未曾想到,岡崎支隊在蟠龍鎮撞見了剛打完榆遼戰役進行休整的129師。打還是不打-面對這個問題,彭德懷幾乎沒有任何猶豫地選擇了開打-決不能讓這支日軍全身而退,要爲那些慘遭日軍毒手的鄉親們報仇。

抗日戰爭

爲此,彭德懷特地在第二日就火速到達蟠龍鎮石門村親自坐鎮指揮,並下達了以下作戰命令:

由劉伯承、鄧小平指揮129師386旅新編十旅各一部。而368旅旅長陳賡指揮129師385旅一部與決死第一縱隊25、38各一部。彭德懷則親自指揮總部炮兵團山炮連,於10月30日凌晨4時對岡崎支隊發起襲擊。

彼時,386旅772團一路從關家堖東北、東南側攻擊。而385旅769一路則從關家堖西北側與前一路並肩同時從北攻擊。至於決死第一縱隊,則爲單獨的一路,由南向北推進,在關家堖南側牽制日軍左翼。新編第十旅也爲單獨的一路,由西向東封鎖日軍退路。

戰略圖

就這樣,四路大軍便對岡崎支隊形成了強大的合圍之勢,頃刻間便能將岡崎支隊吞噬殆盡。岡崎支隊見大勢不妙,便愈加瘋狂地搶佔關家堖,以打通自身退路。與此同時,在發起總攻前五個小時,參謀長左權在接到岡崎大隊攻佔關家堖的消息之後,深感大勢不妙。

要知道,關家堖所處之地地形狹窄、山路崎嶇,北面是斷崖峭壁、東西兩側坡度很陡,僅有南面適合進攻,但是其山頂也僅是一塊方圓只有幾百米的平地,整個地形地勢只適合小股部隊的防禦阻擊,難以發揮八路軍的大規模部隊攻擊優勢。

戰略地勢圖

更何況,最易進攻的南面完全暴露在一個比關家堖更高的山崗-柳樹堖下,一旦成功佔據柳樹堖,將能夠用火力完全控制住通往關家堖的道路。不幸的是,彼時的日軍已經完全佔據了關家堖與柳樹堖,並在上面架起了幾挺機關槍,形成了十分有效的火力網。

反觀此時的八路軍,火力裝備還十分落後,並不適合打攻堅戰,所以在關家堖與柳樹堖這裏,我軍可謂是佔盡了劣勢,即將面臨一場前所未有的惡戰。此時左權將軍不免開始有些擔心,但他十分清楚想要改變彭德懷作戰命令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眼下他能做的只有想盡辦法贏得這場惡戰。

夜襲

多番權衡之後,左權只能將特務團的進攻時間從凌晨四點提前爲凌晨三點,企圖趁日軍修建完工事極度疲憊之時趁虛突襲。而這一奇襲一開始確實也起到了效果,打得很順利,但是在特務團拿下關家堖前沿陣地之後,他們卻忽然遭到了日軍的機槍伏擊,損失慘重,情況急轉直下。

凌晨四點,全線總攻正式發起。此時,日軍在八路軍的大規模進攻下,雖然遭受了一定的傷亡,但抵抗意識卻始終十分頑強。因爲他們很清楚,一旦自己離開了關家堖,在平原地區將無險可守,極有可能面臨徹底的毀滅。爲了保住陣地,關家堖的日軍甚至還呼叫了空軍轟炸支援,由於關家堖地形狹小,八路軍又沒有防空經驗,所以每次空襲轟炸都會造成慘重的傷亡。

日軍空襲

至於柳樹堖,八路軍也是幾度攻克又幾度被奪回,傷亡十分慘重,就連16團團長也都不幸陣亡,772團不得不與敵軍進行白刃戰,打得一個營只剩6個人。面對如此慘重的傷亡,在前線指揮的陳賡向彭德懷請示是否可以選擇暫時性撤退再擇機進行伏擊。

但是彭德懷卻決心繼續打下去,並表示:“就算拼光了,也要拿下關家堖。”不過現實往往不如彭德懷所願,就連劉伯承也在懇請彭德懷另尋良機作戰-因爲數千日軍援軍即將抵達戰場。可是彭德懷依舊不願意輕易撤退,在他看來,此時貿然撤退,之前的努力全部白費。

彭德懷

最終結果可想而知,此戰還是以慘敗結局收尾,不禁發人深省。至於後世對於此戰的評價,也呈現出兩極分化的態勢。

兩極分化的評價

有人認爲,關家堖一戰,我軍以當時的裝備水平,應當選擇最擅長的游擊戰、夜襲戰、伏擊戰,而並非最不擅長的強打硬攻攻堅戰,所以,他們認爲是彭德懷在這場戰役之中做出了不切實際的錯誤決定而導致的慘敗結局。

抗日戰爭

但也有人認爲,我軍雖然應該適當調整作戰方針,不過從長遠來看我軍也不能一直以處於劣勢的角度打着游擊戰。如果要向正規軍的方向發展,那麼八路軍不但要會打游擊,必要時還必須得猛攻堅守、頑強拼殺。然而,鍛鍊一支能打硬仗的軍隊,也就勢必要付出一定的代價。

軍史上的關家堖之戰具有不小的爭議,此戰有人評價是不應該的,傷亡太大。但是也有人評價說這是敢於啃硬骨頭打硬仗,極大鼓舞抗日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