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美容小常識 享受生活 東方時尚 識真假 高奢 資訊 遊戲攻略 搞笑段子
當前位置:品位站 > 東方時尚 > 飾品

呂布與貂蟬手勢舞是用什麼頭飾

欄目: 飾品 / 發佈於: / 人氣:3.25W
呂布與貂蟬手勢舞是用什麼頭飾

呂布與貂蟬手勢舞是用發紫金冠

呂布頭上的戴的三叉束髮紫金冠,純黃金打造,是董卓送給呂布的禮物。此物雖然説沒有什麼直接殺傷力,但是呂布一生中第三件寶物,為何這麼説呢首先紫金冠乃是親王所戴頭飾,那麼身為董卓義子的他,佩戴金冠是證明起身份其次三叉束髮紫金冠來之不易,先前認丁原為義父的時候,丁原並沒有給呂布帶來什麼好處,最後投奔董卓背上弒父罪名才獲得這頂金冠,因此呂布極其珍惜此物,但是後人認為此物是不好的象徵。所以很少人會講它最為寶物,久而久之就埋沒,至今還未找到

使用翎子的舞蹈還有一個專門的名字,叫“翎子功”或“耍翎子”。 

服飾程式與表演程式戲曲是以“歌舞演故事”(王國維語)。戲曲服飾的程式化與表演中的舞蹈成分有密切的關聯。戲曲表演的唱、念做、打都離不開舞蹈身段。唱時,演員要結合唱腔,做出動作姿態:念時,人物往往以比劃的手勢來註解詞意,做和打時,更要有成段的舞蹈或成套跌打翻滾的動作,來顯示高超的技巧。很顯然,戲曲服飾有助於增強舞蹈動作的表現力,特別在誇張和虛擬方面有明顯的作用。

所謂誇張,是説人物通過服飾奪大動態並強化情感的表現。比如,蟒袍的一個特點是可舞性強,不束腰的袍式本身就是對生活形態的誇張。寬大的袍服可以任意擺動,闊袖加上續出一段的水袖, 豐富了表演動作,對傳達人物情感起了很大的作用。又如,靠的款式造型頗為別緻,似深衣形制,具有長寬袍的莊嚴,但又衣分兩片,似甲非甲、似衣非衣,加上鎧甲紋樣裝飾,這種極度誇張的造型賦予人物以威武氣概,使飾演武將的武生,憑着紮在後背上的四面三角靠旗,結合工架穩重的舞蹈動作,將統帥三軍、英勇善戰的大將氣勢表現得淋漓盡致。

再如,戴髯口是老生的誇張造型,當劇中人憤怒時,他會抖動或甩起髯口,以強化憤怒的情緒。一位蒙受冤屈被押赴刑場的劇中人,會散下發醫,舉起並抖動水袖,做半蹲橫移步動作,以表達鳴冤、抗爭的心理語言。所謂虛擬,就是舞台人物借生活中的某一動作或 某種情感來發揮符號的指意作用,喚起觀眾相關的情感經驗,從而感受到人物動作的含義。表演是虛擬的,但感覺是真實的。比如,一位劇中人手持一條飾帶 當船漿,邊做划船動作,邊急切地跑圓場,這就表現出人物心急如焚、焦急地在湍急的河流中搖船趕路的情景。手中飾帶的虛擬和動作表情的虛擬。給觀眾以相關的情感聯想,最終認可為真實的情景。

戲曲服飾中的飾,往往也能延伸人物的形體語言,體現人物情感,通過特定的動作反映某些細微的情感。翎子是武生頭上專用的配飾,舞翎子不僅能表現出人物的性格,有時也能用來刻畫劇中人物的情感。《呂布與貂蟬》中的呂布戴盔插翎子,在特定情景中,呂布把翎子的尾梢在貂蟬臉上輕輕拂過,並拋去一個含情脈脈的眼神,將呂布的輕狂及其對貂蟬的器意挑逗表現得恰到好處。上述例子説明,戲曲表演中的舞蹈性,大多是依靠或者説是藉助服飾得以發揮的。這種服飾程式與表演程式互相依賴、互相作用的關係,形成了戲曲藝術獨特的魅力。

五彩斑斕一強烈的視覺效果戲曲是在舞台上表演的藝術。這種在觀眾看來是遠距離、仰視角的表演藝術,要求舞台上所有的人物形象和舞台裝置要全方位地控制觀眾的注意力,強調最完美的舞台感知效應,即舞台的形式美感。這是形成戲曲服飾裝飾性的重要因素。戲曲服裝主要運用富有中國民族特色的色彩、圖案、造型以及製作工藝等手段進行裝飾,使人物更具有典型性、象徵性。用色彩塑造形象中國戲劇服飾的色彩和配飾,在程式化的基礎上,往往反映出創作者的褒貶意識。運用色彩來塑造人物的個性,是戲曲服飾中常用的藝術手法。

《呂布與貂蟬》

“所謂紅忠白奸,黑為剛強粗獷,黃為智謀聰慧,藍為猛,綠為怪,金粉表現神仙”就反映了戲劇服飾色彩的象徵意義。黑色古稱“玄”色,象徵天色,多有莊重威嚴的審美含義,是具有豪放剛直性格的人物如包拯、張飛、項羽等人服飾的專用色。紅色與綠色對比,使人有忠正、血氣方剛之感,把這種剛柔相濟的色彩用於關羽、趙匡胤的服飾上,更襯托出人物的個性。另外,作為配飾的帽子也寓褒貶之意。如烏紗帽,對稱的方形、菱形都為正面人物所戴,而丑角的紗帽翅多星圓形,並在圓帽一側插一 獨翎。 丑角的服裝穿着也往往被提起一角,顯出不對稱,以示居中人物的滑稽可笑和平庸無能。

同時,戲曲服裝還運用色彩效果來誇張和美化服飾。戲曲服飾繼承了中國民族藝術中的傳統色彩,用色大膽,色彩傾向鮮明,既講究色彩的協調,更注重強烈的對比。比如,貧困潦倒的人,身穿黑衣白領褶子,經過色彩效果的處理,形成獨特的固定程式,即在黑衣上補綴能散擺的雜色碎綢子,表示補丁,碎綢為黃、紅、藍、紫等各色純色,看似毫無聯繫,但被作為中性色的黑色所調和,產生出和諧的色彩效果。又如,《蔣幹盜書》中的周瑜,是一位青年儒將,頭戴武生巾,武生巾與文生巾的樣式相似,但武生巾頂部飾有用紅綢所結的“火焰”,兩側垂掛黃色穗子,點綴出武將的身份。用裝飾強化表演效果。

運用裝飾圖案來規範角色行當的身份、地位和性格是戲曲服飾的又一特點。戲曲服飾的裝飾圖案是非常講究的,各類行當都各有屬於自己的紋樣和佈局程式,長期以來,形成了一套約定俗成的、為觀眾所熟悉的藝術語彙。例如,皇帝的帔用團龍,皇后、貴妃用團鳳,太后用團龍鳳圖除此之外,根據人物的年齡、身份,或用團花、團壽字,或用梔子花不等,文小生中的書生秀才,用角隅紋樣,又稱“角花”,裝飾在褶的左下角,與右上角托領花紋構成對角呼應:武小生行當的將領,一般用二方連續紋樣裝飾褶的四周邊緣,文丑行當中的衙內等角色,用散點式小碎花紋,武丑中的英雄、俠士亦用散點式佈局,唯不用花卉圖案,而採用飛禽紋樣。

同時,戲曲服裝運用裝飾造型的效果來誇張、美化或醜化人物,此種裝飾效果多用於傳統神話劇中的人物服飾上。比如,《十八羅漢鬥悟空》之羅漢,是一個西天羅漢的形象,身穿大領大襟的“短跳”(其款式與褶相似),頭戴造型誇張的“臉子",足登雲頭展,飾以一長串誇張的佛珠。裝飾造型上的誇張,使人物具有了神話色彩。又如,鍾馗是神話劇中有文韜武略又相貌醜陋的人物,所穿戴服飾由紅官生的三尖領和靠甲兩部分組成,象徵人物的文武雙全,在裝扮鍾馗形象時則用墊肩、墊臀和內穿“胖襖”等輔助性服裝物品,使人體變形,象徵人物的奇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