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美容小常識 享受生活 東方時尚 識真假 高奢 資訊 遊戲攻略 搞笑段子
當前位置:品位站 > 享受生活 > 心理

傳統文化誠信的故事

欄目: 心理 / 發佈於: / 人氣:2.51W
傳統文化誠信的故事

天佑善心

徐少漁是錢塘人,光緒庚寅八月初,他向彝齋借了一百圓銀幣,沒有立借據,只口頭約定一年以後如數償還。第二年八月初,徐少漁病倒了,危在旦夕之際,躺在病榻上的他一直喃喃自語:“還錢的時間快到了,我如果死了怎麼辦啊”

其妻聽後對他説:“你借的錢沒有借據,沒有履行約定的必要,你就不要愁了。”徐少漁説:“他因為相信我,所以才沒要借據,我怎麼能自己不守信用呢”於是讓妻子將家中的一柄玉如意和兩件狐裘拿去賣了,共賣了九十銀圓,又從別人那裏借了十圓,最終在約定的日期如數償還給了彝齋。沒過幾天,徐少漁的病痊癒了。

答應別人的事,就應秉持“真”的原則,無論如何都一定要做到,這是為人處世之本,是一種傳統美德。看一看這些不惜身家性命而謹守守信重諾做人準則的古人,真是令人由衷的欽佩,神蹟也可能在這些人生活裏出現。

孟子説:“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指出了人應思誠而與天道相通,做到真實無妄、誠實無欺,因此古人常用“至誠”的標準來要求自己,處理與他人之間的關係。

漢字的“信”從造字結構看,“人言為信”,關於信的論述有“一諾千金”、“言必信,行必果”等等。孔子就説過:“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説,一個人如果沒有信用,不知道他怎樣可以立身處世。誠實守信是古人為人處事的基本準則,而這方面傑出的例子更是比比皆是。

Tags: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