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美容小常識 享受生活 東方時尚 識真假 高奢 資訊 遊戲攻略 搞笑段子
當前位置:品位站 > 享受生活 > 心理

始作俑者豈無後乎

欄目: 心理 / 發佈於: / 人氣:3.06W
始作俑者豈無後乎

大多數説法認為,這是孔子譴責第一個製作人俑來陪葬的人。而實際上,“始作俑者,其無後乎”這句話,最早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作為一句單獨的引用語,這句話常常被冠以多種解釋,而要理解這句話的真正含義,還得先回到它本身的語境中來看。

孟子在魏國時,梁惠王曾向他請教治國之道。孟子沒有直接回答梁惠王,而是先問他:“您認為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殺死人,有什麼不同嗎”梁惠王回答説:“沒什麼不同。”孟子又問:“那用刀殺死人和用政令害死人有什麼不同嗎”梁惠王説:“也沒什麼不同。”

孟子接着就説:“大王的廚房裏盡是肥美的肉,馬廄裏都是強壯的馬,可路上的百姓卻面有飢色,甚至餓殍遍野。這是放任野獸來吃人啊!野獸互食,人們尚且看不下去,何況是吃人呢作為天下萬民之父母,施行政令,卻不能避免百姓被野獸所食,那又憑什麼做百姓的父母呢孔子曾説,‘第一個製作人俑來殉葬的人,他會斷子絕孫啊!’還只是因為俑長得像人,更何況讓百姓餓死的人呢”

從孟子與梁惠王的對話中可以看出,孟子意在勸諫梁惠王以仁德治國,關愛百姓。那麼在此引用孔子的話,自然也是為了表達仁愛關懷的正面意義。這也就説明,那些認為孔子批判“始作俑者”,是為固守周禮人殉制度的觀點,是完全不對的。

還有觀點認為,孟子只是假託孔子之口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孟子》原文在引用這句話後,還有孟子對這句話的理解“為其象人而用之也”。

二、始作俑者為何該譴責

接下來還有另一個問題,也是一直干擾我們對這句話正確理解的問題,人俑代替人殉本應是仁德之舉,可為什麼孔子認為這種行為應該受到譴責對這個問題的根本誤解就在於,古代的殉葬不僅僅是人殉和俑殉兩種形式。

朱熹曾在《四書集註》中給這句話做過注:“俑,從葬偶人也。古之葬者,束草為人以為從衞,謂之芻靈,略似人形而已。中古易之以俑,則有面目肌發,而大似人矣。故孔子惡其不仁,而言必無後也。”商朝時期採用活人殉葬,周朝時予以禁止,利用芻靈,即草人來代替。

草人只是略有人形,而後世諸侯國奢靡之氣大漲,又開始製作更為精緻的人俑,這恐怕就是人殉又要復出的預兆。再結合孟子所説“為其象人而用之”,意思便更加明白了。這才是孔子反對人俑的真正原因。

孔子見微知著,故而強烈譴責這種行為,希望這種風氣能夠及時得到遏制,這也才符合儒家堅守的仁義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