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美容小常識 享受生活 東方時尚 識真假 高奢 資訊 遊戲攻略 搞笑段子
當前位置:品位站 > 享受生活 > 心理

孫子兵法破敵強我弱的典故

欄目: 心理 / 發佈於: / 人氣:8.32K
孫子兵法破敵強我弱的典故

以逸待勞:困敵之勢,不以戰損剛益柔。

以逸待勞也是對易經《損》卦的推演,山澤損:上艮下兑,艮為山,兑為澤即是水,山為剛,水為柔。所謂滴水穿石,水浸潤山根,不斷損耗山脈,呈現“損剛益柔”態勢。

此計指出了戰場形勢不利於我的時候,要避免正面硬剛,而是不斷給敵人制造麻煩,使其疲於奔命。“困敵”並非是圍困敵人,而是使敵睏乏。

“剛”是指敵方,“柔”是我方。通過手段消耗敵人,保存實力,當態勢於我有利時再進攻。

在孫子兵法中,對以逸待勞的具體應用給出了更詳細的解讀。

“善用兵者,避其鋭氣,擊其惰歸,此治氣者也。以治待亂,以靜待譁,此治心者也。以近待遠,以佚待勞,以飽待飢,此治力者也。無邀正正之旗,無擊堂堂之陳,此治變者也。”

孫子針對敵方從士氣、心理、實力、對陣四個方面分析敵我雙方剛柔態勢變化。

在戰爭中,敵方的“勞”表現為:惰歸、亂、譁、遠、飢等形式,我方之“逸”表現為治、靜、近、飽等。

通過消耗戰使敵人成為勞師,長途奔波、人心不穩、補給短缺,而我方積蓄力量,待實力對比發生轉變,就可以戰勝敵人。

歷史上,以少勝多以逸待勞的戰例很多,最著名的要算春秋時魯國大獎曹劌三通鼓擊敗鮑叔牙。

其中最著名的 破敵強我弱的典故就是【破釜沉舟】了自斷後路,鼓舞軍心振其士氣,不是你死就是我亡,鹿死誰守狹路相逢勇者勝.不過這是古代戰爭.演變到19世紀就變成”亮劍精神”到現代基本變成軍隊的優良作風傳統,而在戰場上不適用了.因為現代戰場上後路這種東西不是説斷就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