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美容小常識 享受生活 東方時尚 識真假 高奢 資訊 遊戲攻略 搞笑段子
當前位置:品位站 > 享受生活 > 心理

體現中華民族團結的現代故事

欄目: 心理 / 發佈於: / 人氣:8.09K
體現中華民族團結的現代故事

1、劉伯承元帥與彝族領袖小葉丹的結盟

1935年5月,紅軍巧渡金沙江後,進入川西繼續北上,決定取道冕寧至安順場渡大渡河,而大涼山彝族聚居區則是必經之地,其中紅軍主力要通過的冕寧以北安寧河支流拖烏河到南埡河一線就是果基家(時稱沽雞)的地盤。

那個時候,當地的彝族人民還處於奴隸社會,由於當時的統治階級實施反動的民族壓迫政策,使得彝民對漢人十分疑忌甚至相當敵視。1935年5月20日,由司令員劉伯承、政委聶榮臻率領的紅軍先遣部隊進入彝族區時,便遭遇當地彝族武裝的襲擊。

熟悉當地風土人情的劉伯承司令,真誠地把果基家首領果基約達(小葉丹)請來做客,兩人談得甚是投機。劉伯承重申了紅軍北上的宗旨和幫助彝族人民解除外來欺壓的承諾。心悦誠服的小葉丹提出要與劉伯承結拜兄弟之盟,劉伯承爽快地答應了。

5月22日,先遣部隊劉伯承司令與彝族首領果基小葉丹相約彝海邊歃血為盟,結拜為生死兄弟。結盟後,小葉丹派出嚮導為紅軍帶路,護送紅軍順利通過了危機四伏的百里彝區,為紅軍取得強渡大渡河、奪取瀘定橋的勝利贏得了寶貴時間,從而徹底粉碎了蔣介石叫囂的“讓毛澤東成為第二個石達開”的美夢。

“彝海結盟”是紅軍長征途中留下的一段歷史佳話,是紅軍正確執行黨的民族政策的典範,是民族團結的頌歌。

2、阿布拉江·穆合塔爾:徒行八千里,結親百餘家

44歲的阿布拉江·穆合塔爾,出生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圖什市阿扎克鄉提堅村。近年來,他喜歡上了徒步運動,並且開始熱心做公益。

2016年,阿布拉江用18天時間,從烏魯木齊走到阿圖什市,引起轟動。後來,他又有了一個更大的夢想——從烏魯木齊走到北京,沿途宣傳大美新疆和民族團結一家親。

經過專業的體能訓練和精心準備,2017年4月8日,阿布拉江信心滿滿地從烏魯木齊出發,踏上了徒步進京的夢想之旅。

8月15日下午,揹着行囊、風塵僕僕的阿布拉江·穆合塔爾終於來到北京天安門廣場。面對鮮紅的國旗,他激動得熱淚盈眶。他動情地説:“祖國很強大,人民很團結,中華各族人民都是一家人!只要大家更團結,祖國就會更強大!”

3、烏蘭浩特火車站:“興安民族團結第一窗”

烏蘭浩特火車站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烏蘭浩特市。多年來,車站立足於發揮好服務窗口的輻射作用,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努力把民族團結進步的理念傳播給廣大旅客和草原人民,贏得了“興安民族團結第一窗”的美譽。

烏蘭浩特火車站把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服務設施和服務環境作為服務各族旅客的重要基礎,建設車站環境時,注重突出地域元素和民族元素,讓當地旅客有“到站如到家”的感覺。

在加強服務的同時,車站還積極開展民族語言進車站、優質服務進站台、愛心接力進家庭、和諧共建進社區、聯誼活動進牧區等“五進”服務,把民族團結理念向社會廣泛傳播。

4、常州西藏民族中學:讓每位藏族學生在常州也有一個家

創辦於1985年的常州西藏民族中學,是全國首批落實國務院“智力援藏”精神的內地西藏班(校)。多年來,該校緊緊圍繞“和而不同、藏漢情融”的辦學理念,廣泛而深入地開展“和美教育”,引領學生了解並主動接納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培養開放包容的胸懷。

從2010年開始,學校開展了“漢藏一家親——漢藏家庭結對同發展、漢藏學生攜手共成長”活動,讓每位藏族學生在常州也有一個家。

如今,該活動已成為學校“藏漢情融、民族團結”德育品牌特色活動。活動開展7年來,900多位“常爸常媽”就像對待自己的親生孩子一樣,無微不至地關愛着這些來自雪域高原的孩子。

5、夏民山一家:一個屋檐下的民族團結情

蒙古族的奶茶和手把肉、回族的油香和饊子、漢族的炒菜和餃子、達斡爾族的柳蒿芽湯、鄂温克族的奶幹、滿族的沙琪瑪……錯落擺開的4張餐桌上,堆滿誘人的美食。

精緻的回族繡花帽、華麗的蒙古袍、莊重的鄂温克袍、豔麗的達斡爾繡花坎肩……身着民族盛裝的40多口人圍坐在一起,歡聲笑語飄蕩在小院的上空。

這是內蒙古自治區陳巴爾虎旗巴彥庫仁鎮夏民山家的一次普通聚會。頭戴回族白色圓帽的夏民山驕傲地説:“我們家由回、漢、蒙古、達斡爾、鄂温克、滿共6個民族組成,45口人,三代同堂。”

多年來,這個大家庭的成員在噓寒問暖的日常交往中,加深了彼此的瞭解在柴米油鹽的尋常日子中,增進了彼此的感情在大大小小的家庭事務中,促進了理解與包容……夏家民族團結的幸福生活,像草原上的莫日格勒河一樣潺湲長流。

“湖水平靜,鴻雁就平安。”生活在內蒙古的人們深知這句蒙古族諺語的道理。如果説中華民族大家庭是皎潔星空,那麼每一個小家庭就是閃爍其間的星辰。有了一個個像夏家一樣匯聚民族團結大愛的小家庭,中華民族大家庭才能如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如吸鐵石那樣牢牢吸在一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