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美容小常識 享受生活 東方時尚 識真假 高奢 資訊 遊戲攻略 搞笑段子
當前位置:品位站 > 享受生活 > 心理

三國演義第二十回賞析

欄目: 心理 / 發佈於: / 人氣:2.28W
三國演義第二十回賞析

《三國演義》第二十回 - 賞析

在史書記載中,張遼並沒有如演義中這般是關羽劉備求情後才投降,而是直接率眾投降,演義中更多是對張遼的美化,而陳宮高順則是如演義中一般,再還有呂布,此被殺的三人在白門樓的的行為極其有趣,值得分析。

陳宮和曹操一度是主公下屬的關係,為曹操入主兗州立下大功,但是之後又背叛曹操,險些壞了曹操的基業,可説和曹操和恩仇交織。陳宮背叛曹操的原因一般有兩種説法,一種是功利説,説曹操入主兗州冷落了陳宮,導致他聯合張邈和呂布作亂,但是這種説法並不一定符合現實,因為陳宮當時受命駐守東郡要地,應該説還是相當重用的,而且引入呂布張邈也不一定會比現在的位置更好些,二是因為曹操屠殺徐州百姓和兗州士人引起兗州本土勢力代表陳宮的不滿,但是這種説法和前一種一樣,沒有明確的證據支持,因為史書中陳宮和曹操都沒有提及為何背叛一事。所以姑且放在一邊,先看看史料中曹操對陳宮是怎麼樣的表現。

“太祖皆見之,與語平生,故布有求活之言。太祖謂宮曰:“公台,卿平常自謂智計有餘,今竟何如”宮顧指布曰:“但坐此人不從宮言,以至於此。若其見從,亦未必為禽也。”太祖笑曰:“今日之事當云何”宮曰:“為臣不忠,為子不孝,死自分也。”太祖曰:“卿如是,奈卿老母何”宮曰:“宮聞將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親,老母之存否,在明公也。”

太祖曰:“若卿妻子何”宮曰:“宮聞將施仁政於天下者不絕人之祀,妻子之存否,亦在明公也。”太祖未復言。宮曰:“請出就戮,以明軍法。”遂趨出,不可止。太祖泣而送之,宮不還顧。宮死後,太祖待其家皆厚於初。”

曹操先是和陳宮與語平生,談起往事來了,而且言語中肯定有所暗示,不然不會讓一旁的呂布感覺有求活之意,之後説“今日之事當云何”又説起“奈卿老母何”這説的已經很明顯了,是讓陳宮求饒。

那陳宮為什麼不求饒呢一來是陳宮確實恨透了曹操,呂布一度有投降之意,但是都被陳宮阻止,對於如此狠的一人,不肯投降自然是必然,曹操和陳宮應該沒有私怨,那主要是公仇,曹操恨陳宮自然是他的背叛,而陳宮假如要恨曹操的話自然就是如上所説的屠盡徐州平民和兗州士人的心狠手辣。否則找不到恨的理由。二來是陳宮個性剛烈,不想求生,這也是頗多志士選擇的一種。

但是也有一種原因,就是陳宮對曹操不單很恨,而且存有很大的疑心。

陳宮跟隨曹操多年,很瞭解曹操的個性,深知其人一來愛才,二來也很記恨,尤其是對於背叛自己的人,而且做事狠辣,所以對曹操存有很大的疑心,三國志注引中就很多處提到陳宮自疑,或疑自己罪大,或疑曹操不會放過自己的問題,而曹操在和陳宮談話中頗多暗示,卻沒有一句直言勸其投降,而是讓其求饒,那多疑的陳宮不免想到,假如真的求饒,曹操是否會放過自己,説不定會反而説一句“私情可故,公法難饒”來羞辱求饒的自己,這樣不單死了,而且更為羞辱。此外,即便曹操收留自己,日後會不會另尋機會處置自己也是問題。

當然,我們也可以説曹操不會這樣做,因為曹操還流淚為陳宮送行,但是這説了,一來是個猜測,而且我們猜測的是陳宮會多疑,這樣不管曹操的真實想法如何,只要陳宮這樣多疑,那結果是必然的。

而且,從曹操的一貫表現看,陳宮就算真這樣想也不為過,許攸智計過人,又是曹操早年好友,官渡一戰叛離袁紹,為曹操立了莫大的功勞,就因為自認為功大,而引起曹操不滿,除之。陳宮智不超許攸,和曹操的交情也不如許攸,更別説叛離曹操這樣的大事了。

而且,後面還有一個鮮明的證據,便是呂布。

先説呂布前,先説説高順,高順是呂布手下大將,對呂布最是忠誠,史書上沒有記載他是如何表現,演義中則乾脆説其閉口不言了,而事實上説不定他説了一些話,只是沒有記載罷了,我們就論演義中他的不答。

高順乃是呂布手下大將,比之張遼的地位過之,史書上記載他的陷陣營也是每所攻擊無不破者,劉備,夏侯惇這樣的名將也敗於他的手上,可見假若真想勸降,那不如選擇高順更好,結果高順不言,曹操就大怒將其斬殺,高順尚且如此,背主的陳宮和呂布還想活命嗎當然話説回來,演義這描寫太過簡單,高順這不言是傲然不言,還是低頭不語,都不得而知了。(演義中有這毛病,對於主角則是虛構情節,對於一些配角則是抄史書了事。)

最後再説呂布,我們之前説呂布看到曹操和陳宮的對話覺得有求活的可能,其實這是絕對不可能的。我們先看史書上對這段的幾個記載

三國志記載:布與其麾下登白門樓。兵圍急,乃下降。遂生縛布,布曰:“縛太急,小緩之。”太祖曰:“縛虎不得不急也。”布請曰:“明公所患不過於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憂。明公將步,令布將騎,則天下不足定也。”太祖有疑色。劉備進曰:“明公不見布之事丁建陽及董

太師乎!”太祖頷之。布因指備曰:“是兒最叵信者。”於是縊殺布。”

獻帝春秋中記載:布問太祖:“明公何瘦”太祖曰:“君何以識孤”布曰:“昔在洛,會温氏園。”太祖曰:“然。孤忘之矣。所以瘦,恨不早相得故也。”

布曰:“齊桓舍射鈎,使管仲相今使布竭股肱之力,為公前驅,可乎”布縛急

謂劉備曰:“玄德,卿為坐客,我為執虜,不能一言以相寬乎”太祖笑曰:“何不相語,而訴明使君乎”意欲活之,命使寬縛。主簿王必趨進曰:“布,勍虜也。其觽近在外,不可寬也。”

太祖曰:“本欲相緩,主簿復不聽,如之何”

我們先説説劉備在此事中的表現,三國志和獻帝春秋的説法並不相同,三國志中劉備主動勸説曹操,而獻帝春秋中呂布向劉備要求説情,劉備還沒有答話,是主簿反對之,而演義是將兩者結合起來了。

但是,劉備絕對不可能為呂布求情,而曹操也不可能放過呂布。

先説劉備,呂布多次攻打劉備,劉備與其可説是深仇大恨,怎麼可能為之求情,而且假如劉備想自立,呂布活着對於曹操是一大助力,而假如劉備想跟隨曹操,呂布那種自視甚高的性格要與其共事實在太難,何況作為曹操屬下,那樣的進言自然是十分適當的。所以從任何角度看,劉備都不可能為呂布説情。

再説曹操,之前在説陳宮的問題時已經説到,以曹操的性格,即便求饒也只有得到羞辱的份,對比陳宮,呂布就是一個失敗的範例。在當時的情況下,就算劉備不來説這句話,其他人也會進言,曹操只是順勢找個台階下。即便曹操收留呂布,以呂布那種性格,最終在曹操之下,不被殺死,也是叛變。(何況呂布不死,張遼等人如何處置)

所以説,在當時,他們的死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