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美容小常識 享受生活 東方時尚 識真假 高奢 資訊 遊戲攻略 搞笑段子
當前位置:品位站 > 享受生活 > 心理

古代摺子又稱什麼

欄目: 心理 / 發佈於: / 人氣:4.23K
古代摺子又稱什麼

摺子,又稱奏帖或摺奏。

奏摺之稱最早見於順治十三年(1656)。史學界人認為始於康熙朝。因康熙帝常令其親信官員及部分督撫大員密奏見聞,以便互相監視和探聽民情,遂有密摺文書的出現 。

密摺是奏摺的一種 。清初公事用題本 ,私事用奏本,而題奏本章都不能直達皇帝,須先送內閣閲覽票擬後再進呈皇帝裁奪,既費時又易泄密,不利於皇權的加強,奏摺則一掃此弊,具奏人可派遣專人或通過驛站直接送入內宮,由皇帝親自拆閲並用硃筆批示,然後再交來人或通過驛站發回原奏人遵行 , 中間不必經過任何機構或個人轉手 。 既速且密,有利於皇帝個人的專制獨裁。

康熙四十年(1701)以後,奏摺的使用就比較廣泛。至五十年前後,內而王公大臣,外而督撫提鎮均可使用奏摺 。

雍正帝繼位以後 , 規定內外諸臣,對凡屬宜守機密或應速遞上聞的國家庶政,都可以用密摺先行奏聞,然後再用題本正式奏請批示遵行。於是,奏摺作為機密文書遂被普遍使用,成為定製

奏摺按其內容可分為奏事折、奏安折、謝恩折及賀折 4類,其公文程式各有不同。它在康熙時及雍正初年,原無一定規則與程式,也未列入國家的正式官文書之內。

京內外官員,不論官職大小,只要得到皇帝的寵信和特許,即使是微末之員,甚至寺廟的住持和尚,也可以上摺奏事和謝恩。

Tags:又稱 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