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美容小常識 享受生活 東方時尚 識真假 高奢 資訊 遊戲攻略 搞笑段子
當前位置:品位站 > 享受生活 > 心理

歷史上有名的史官有哪些

欄目: 心理 / 發佈於: / 人氣:2.8W
歷史上有名的史官有哪些

説起歷史上最有名的史官,第一反應就是那個寫了《史記》而出名的西漢史官司馬遷,司馬遷被人尊稱為太史公,他的官職是太史令,因為漢武帝問司馬遷關於李陵投降匈奴的事,司馬遷為李陵辯護了幾句,結果被漢武帝遷怒,施以腐刑,之後司馬遷以頑強的意志和毅力完成了史記。

在司馬遷之前的中國歷史上,早就已經有了史官存在,先秦時期的史官,職責比秦漢之後的史官要大得多,先秦史官負責起草文書、記載史事、掌管典籍曆法等等,而且當時的史官都是秉公記事,敢説真話,甚至不惜自己的生命也要如實記載史事,比如春秋時期齊國太史公一家四兄弟就是如此。

這事發生在春秋時期的齊國,當時的齊國國君是齊莊公,齊莊公原本是當不上國君的,因為他父親齊靈公立了自己寵愛的姬妾所生的公子牙為太子,把齊莊公貶到外地,還是齊國大夫崔杼和慶封兩人趁齊靈公病重時,偷偷把齊莊公迎回都城,並殺死了公子牙母子,然後齊莊公才當上齊國國君。

齊莊公當上國君後,開始胡鬧起來,他居然看上了大夫崔杼的妻子東郭姜,並與其私通,東郭姜長得非常漂亮,最開始是嫁給了齊國棠邑大夫棠公,棠公去世後,被大夫崔杼看上娶為妻子,結果齊莊公又看上了東郭姜。

齊莊公經常跑到崔杼的家中與東郭姜私通,甚至還把崔杼的帽子賞賜給他人,時間一長,崔杼就知道了這事,但由於對方是自己擁立起來的齊國國君,崔杼表面上不敢説什麼,但是暗地裏卻在謀劃如何殺死齊莊公。

崔杼還聯合了一個受到齊莊公鞭笞的宦官賈舉,這個人因為受到了齊莊公的鞭打,所以懷恨在心,與被齊莊公戴了綠帽子的崔杼聯合起來,尋找機會對付齊莊公。

機會終於來臨,這一年五月,莒國國君前來拜見齊莊公,齊莊公設宴投靠,但是大夫崔杼裝病推辭不來,於是齊莊公就去找崔杼,實際上是想與東郭姜約會,齊莊公到了崔杼家裏之後,他帶來的隨從武士被宦官賈舉擋在門外,而崔杼與東郭姜則在內室閉門不出,齊莊公就在門外唱歌,然後崔杼的手下就拿着兵器準備殺死齊莊公,齊莊公想逃走,但沒能成功,直接被崔杼手下殺死。

齊莊公與大夫妻子私通的確是一種非常不好的事,完全無視大臣的尊嚴與當時的禮儀,同時也是導致他被殺的主要原因,而崔杼身為齊國大夫,殺死了齊國國君齊莊公,這是弒君的行為,在當時是大逆不道的,也是受人譴責的行為。

當時齊國的史官是太史公,這個太史公不是司馬遷,而是春秋時期齊國的史官,太史是官職,也就是史官,公是尊稱的意思,合起來就是太史公,也就是史官尊敬的稱呼,太史公得知了崔杼弒君的事後,就如實記載了這件事,記在了齊國的史書中

崔杼殺了齊莊公後,又立了齊國王室的一個公子為君,這就是齊景公,崔杼擔任宰相,權力很大,國君也受到崔杼的控制,當崔杼知道太史公記載自己弒君的事後,就讓太史公改史書,太史公不願意,於是崔杼殺了太史公。

春秋時期是貴族政治,所有的官職和爵位都是世襲的,世代相傳,齊國史官太史公被崔杼殺了之後,太史公的弟弟太史仲繼承了官職,也如實記載了這件事,崔杼又讓太史仲改史書,太史仲不願意改,又被崔杼殺了。

接下來太史公的第二個弟弟太史叔也不願意改史書,也被崔杼所殺,崔杼為了讓太史改史書,一邊殺了太史三個兄弟,都沒有做到這件事,然後太史一職落到了太史公的第三個弟弟太史季身上。

崔杼繼續威脅太史季,讓他改史書,並對他説道:你的三個哥哥都死了,你難道不怕死嗎你還是按照我的要求來説,把齊莊公的死改成得了重病去世來寫吧。

太史季面不改色地説了一句影響後世很多人的話:根據事實而記載史書,是史官的職責,如果以求生來挽回官職,還不如直接去死,你做的這件事,遲早會被大家知道的,我即使不寫,也不能掩蓋你的罪行,反而會成為千古笑柄。

太史季這話説出口,崔杼知道即使再殺了他也無法改變史官記載他弒君這事,崔杼總不能把齊國所有史官全殺了吧,即使殺了所有史官,也堵不住他弒君的醜事,所以崔杼無奈地把太史季給放了,因為他真的沒有辦法,他以權力威脅和生命威脅都無法影響史官的職業道德,只能放棄修改史書。

這事被記載在春秋左丘明《崔杼弒其君》這篇文章中:

春秋左丘明《崔杼弒其君》:太史書曰:崔杼弒其君。崔子殺之。其弟嗣書而死者二人。其弟又書,乃舍之。南史氏聞大史盡死,執簡以往。聞既書矣,乃還。

別看當時的崔杼手握齊國大權,他想改變史官的意志,改寫史書的想法根本無法實現,就算他再殺了太史季,也仍然擋不住史官根據事實來書寫歷史,事實上,齊國的另一個史官叫南史氏的,聽説了太史公、太史仲、太史叔、太史季的遭遇後,親自趕到齊國太史府,準備繼續接班如實寫史。

這就説明根據事實如實記載是史官的職責,雖然太史公、太史仲、太史叔三兄弟被殺,但是史書卻真實地記載了當時發生在齊國的事,包括崔杼弒君,也包括齊莊公與崔杼之妻東郭姜私通的事。

當然了,歷史上因為説真話而死的人並不止太史公三兄弟,比如春秋時期晉國史官董狐也是如此,當時晉國國君晉靈公想殺趙氏家族的族長趙盾,趙盾就逃到了齊國,還沒逃出國境的時候,趙盾的族子趙穿就攻打晉靈公並在桃園殺了他,這樣是弒君,趙盾聽説後,於是返回,並沒有責備趙穿弒君之罪。

於是晉國史官董狐就在史書上記載:趙盾弒其君!趙盾得知後説道:這不是我乾的,而是趙穿乾的,怎麼能怪到我的頭上。

董狐筆説:你是晉國執政的正卿,在沒有逃出國境時,君臣之義就沒有斷絕,你現在明知道是誰弒君,回到朝中後,為何不討伐賊人,不討伐就沒有盡到責任,因此弒君的罪名就應該由你來承當,這不就等於是你弒君嗎這就是史書的寫法。

董狐的這件事後來成為一個成語典故,這就是:董狐直筆。指的是:敢於據實寫史、尊重史實,不畏權貴的正直史學家。

歷史上有名的史官有司馬遷,班固等。

司馬遷(約前145~前90年),卒於公元前90年,55歲終。字子長,我國西漢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漢武帝時任郎中、太史令、中書令,所著《史記》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魯迅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司馬遷是西漢夏陽龍門人。所以司馬遷自稱“遷生龍門”。

我認為中國著名史官有六位:

一、《史記》(漢·司馬遷)司馬遷:字子長,西漢夏陽龍門人。夏陽,縣名,今韓城,靠近龍門。所以司馬遷自稱“遷生龍門”(太史公自序)。龍門,龍門山,很有名氣。傳説大禹曾在龍門開山治水。龍門山的南面是黃河。司馬遷的家正好在黃河、龍門之間。當地名勝古蹟很多。司馬遷從小在飽覽山河名勝的同時,也有機會聽到許多歷史傳説和故事。

司馬遷生卒年代,史無明文。近人王國維《太史公行年考》認為司馬遷生於漢景帝中元五年(前145年),大約卒於漢昭帝始元元年(前86年),享年60歲。

二、漢書》(東漢·班固)班固:字孟堅,扶風安陵人,生於東漢光武帝建武八年。父親班彪是一個史學家,曾作《後傳》六十五篇來續補《史記》。《漢書》就是在《後傳》的基礎上完成的。和帝永元元年,班固隨從車騎將軍竇憲出擊匈奴,參預謀議。後因事入獄,永元四年死在獄中。那時《漢書》還有八表和《天文志》沒有寫成,漢和帝叫班固的妹妹班昭補作,馬續協助班昭作了《天志》。班昭是“二十四史”中絕無僅有的女作者。

三、《後漢書》(南朝宋·范曄)范曄:范曄(398~445)南朝宋時史學家。字尉宗。順陽(今河南淅川東)人。少好學,博涉經史,善為文章,工隸書,通音律。晉末任劉裕(宋武帝)子彭城王劉義康參軍。宋王朝建,為尚書吏部郎。元嘉元年(424)因事觸怒劉義康,左遷宣城太守,但不久即升遷長沙王劉義欣鎮軍長史,加寧朔將軍,後官至左衞將軍、太子詹事,掌管禁旅,參與機要。二十二年,有人告發他與孔熙先等密謀擁立劉義康,以謀反罪被處死。范曄在任宣城太守期間不得志,乃專心從史。參考各家關於東漢的史作,自定體例,訂訛考異,刪繁補略,擷取眾家之長,寫成《後漢書》。該書向為治史者所重視 ,與《史記》、《漢書》、《三國志》並稱四史。

四、《三國志》,(晉·陳壽)陳壽: 233年(蜀漢建興十一年)出生於安漢縣城(今南充市順慶區)內,297年(西晉元康七年)卒,終年65歲。

五、《新唐書》(宋·歐陽修)歐陽修:(1007~1072)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字永叔,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四歲喪父,家境貧寒,母親以荻杆畫地教他識字。宋仁宗天聖八年(1030)中進士,先後在中央和地方任職,歷任知制誥、翰林學士、參知政事、刑部尚書、兵部尚書等。但多次被貶,又多次起用。神宗熙寧四年(1071),以太子少師的身分辭職,歸於穎州(今安徽阜陽)。次年卒,諡文忠。

六、《明史》(清·張廷玉等)張廷玉: (1672~1755),中國清代大臣。字衡臣,號研齋。安徽桐城人。康熙三 十九年(1700)進士。康熙時歷官內閣學士、吏部侍郎。世 宗繼位,擢禮部尚書,入直南書房,任《聖祖實錄》副總裁, 纂修繕寫實錄及起居注,深合上意,又任《明史》總裁。廷玉為世宗所倚任,軍國大事,多與參決,鴻典巨文,也多出 其手。雍正四年(1726),晉大學士。七年,參贊軍務。時為西北用兵,特設軍機處,經制規劃,多為其手定。世宗死, 與鄂爾泰同受顧命。乾隆初為總理大臣輔政,任《世宗實錄》 總裁官。三年(1738),罷總理事務之名而以大學士掌機要 如故。旋進封三等勒宣伯,與鄂爾泰同為三朝老臣,屢主順天鄉試及會試。姻親子侄,門生故吏,佈列中外,高宗忌之,時加裁抑。朝中在事諸臣及言官也屢加參劾,高宗對他日漸疏遠,兼之年老,乃於乾隆十三年自請致仕,並求按世宗遺詔,死後配享太廟,高宗許之。旋即以張廷玉未親至宮門謝恩,嚴辭詰責,並削伯爵,罷配享之命 。復以其姻親犯法, 追繳歷來賞賜諸物。二十年三月卒,諡文和,仍命配享太廟。 清代,漢大臣配享太廟者僅張廷玉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