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美容小常識 享受生活 東方時尚 識真假 高奢 資訊 遊戲攻略 搞笑段子
當前位置:品位站 > 享受生活 > 心理

信陽毛尖生鍋製作方法

欄目: 心理 / 發佈於: / 人氣:2.52W
信陽毛尖生鍋製作方法

最是一年春好處,滿目翠萍染茶山。清明節至,採芽做茶,綠茶品類裏面,最愛手工炒制的茶品,手工炒茶,即是功夫,又是傳承。今天説説手工炒制的,信陽毛尖。

手工炒制是信陽茶農傳統和主要的製茶方法,自古而傳,至今仍在使用。信陽毛尖手工炒制的工藝流程是:鮮葉攤放→生鍋→熟鍋→初烘→攤涼→復烘→揀剔。

生鍋 : 主要是起殺青和初揉的作用。鍋温掌握在160~200℃。特級一級毛尖生鍋温度要求偏低,隨着鮮葉嫩度降低,鍋温要逐漸升高。每鍋投葉量約0.5千克。

操作方法 : 用直徑84釐米的鐵鍋(俗稱牛四鍋),以35°的傾斜度裝置在33釐米高的鍋台上。炒茶前先把鍋面磨光擦淨,炒茶期間始終保持鍋面光滑潔淨。當鍋温達到要求時,鮮葉下鍋,用竹茅紮成的茶把,有節奏地挑動翻炒,葉子在鍋內發出輕微的劈啪聲,變軟“下綿”後,改用轉揉動作,起揉捻作用即用茶把梢端將茶葉收攏,作圓形轉動,每轉20圈~30圈,將茶葉抖散一次,重複二三次,待葉子初步成條,約五成干時,趕到熟鍋內整形在生鍋中,鮮葉嫩度不同,揉捻掌握的力度也不同。特級、一級茶用力宜輕些,葉子偏老,用力宜重些。雨水葉要適當提高鍋温和減少投葉量並適當多抖散氣。

熟鍋 : 熟鍋與生鍋並連在一起,鍋徑與生鍋相同,基本動作有轉揉趕條、甩條和理條,熟鍋的作用是進一步蒸發水分,發揮香氣,做條整形使茶葉外形達到細、圓、緊、直。

熟鍋温度,特級、一級80-100℃二級、三級及三級以下90-120℃。操作方法:茶葉從生鍋中趕到熟鍋後開始仍以轉揉為主,用茶把子作孤形轉動,輕揉茶葉,當茶葉緊細時,便行趕條。用把子梢端的彈力帶動茶葉,迅速有力地上下來回趕動,使茶團充分散開,然後用腕力輕微扇動幾下,待茶條緊細度初步固定,不粘手時改用理條。

理條的基本動作是抓條和甩條,作用是促進茶條緊直。

抓條時,手心向下,拇指與另外四指張成“八”字形,使茶葉從小手指部位帶入手中沿鍋帶上,用大拇指捏起,離鍋心15釐米高處,即用腕力將茶葉由“虎口”處迅速敏捷地搖動甩出,使茶葉從鍋內上緣依次落入鍋心。手中的茶葉不要一次甩,宜保留2/3。如此循序進行,到茶條成形,有七八成干時,即可出鍋。

理條時,茶葉要抓得勻,甩得開擺得直。手勢開始應鬆、高、輕、慢,隨水分散失,並逐步緊、低、重、快。

特級和一級茶手勢及動作宜鬆、輕,切勿與鍋面擦磨。

熟鍋出鍋的茶葉攤放在直徑85釐米長的竹區凸心烘頭上約30分鐘。

每烘頭攤放五六熟鍋葉量時,即上炕灶烘焙。

烘焙 : 烘焙分3個操作程序,即初烘(毛火)、攤放、復烘(足火)。主要作用是固定外形,繼續蒸發水分,達到乾燥的目的,防止品質劣變,進一步發揮色、香、味。

初烘温度(烘頭中心處)70°℃~90℃,時間20分鐘~25分鐘,每隔5~8分鐘翻動1次。復烘採用文火慢烘,温度60℃左右,時間30分鐘,每隔10分翻動1次,每烘攤葉量為初烘攤葉量的2倍。以木炭作燃料,烘前1小時生火,火温要穩定,上葉厚薄要均勻,烘心頂可適當厚一些。翻烘時要把烘頭輕輕拿下來,放在可以轉動的竹匾上翻動。手勢要輕,翻動要勻翻後輕輕上炕,防止茶末掉入炕內產生煙味。

經初烘後的茶葉要攤放4小時左右,最低不少於40分鐘,攤放厚度15~33釐米左右。通過攤放,使葉內水分重新分佈,利於足幹。

初烘後茶葉含水量10%-15%,手捏稍感戳手,有彈散力,色綠、香正。復烘後茶葉含水量約6%,手揉茶計成粉末,色澤翠綠,香氣清高,外形美觀,白毫顯露經烘焙足幹後,還要進行人工揀別,把條索不緊的粗老葉和黃片茶梗及碎末剔出來,達到各級茶應具有的外形標準。經揀剔的各級淨茶為毛尖片茶(或稱回青條)列為五級大片及碎末列為級外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