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美容小常識 享受生活 東方時尚 識真假 高奢 資訊 遊戲攻略 搞笑段子
當前位置:品位站 > 享受生活 > 職場

揭祕5大華人鉅富的第一桶金|職場攻略:他們是如何致富

欄目: 職場 / 發佈於: / 人氣:1.26W

人們大多喜歡津津樂道於成功者的傳奇故事,並將其中的種種艱辛視為“調味品”——能更進一步強化傳奇性。當我們儘可能還原那些成功者早期的奮鬥歷程,試圖找到所謂“第一桶金”的祕訣時,發現曲折才是生活的本來面目,傳奇其實並不存在。

職場攻略:他們是如何致富 揭祕5大華人鉅富的第一桶金

職場攻略:他們是如何致富 揭祕5大華人鉅富的第一桶金

宗慶後

年齡:64歲

創業時間:1987年組建校辦企業經營部

第一桶金:兒童營養口服液

我認為做企業要有這些素質,特別在中國市場上,那就是:詩人的想象力、科學家的敏鋭、哲學家的頭腦、戰略家的本領。

宗慶後:兒童營養液一炮打響

1987年,當42歲的宗慶後拉着“黃魚車”奔走在杭州的街頭推銷冰棒時,他大概不會想到:十多年後,他一手締造的娃哈哈集團會成為中國最大的飲料企業。2007年娃哈哈集團銷售收入258億元。談及自己的創業經驗,宗慶後的回答很簡單:“創業靠的就是感覺,我可能感覺比較準確吧。”

在“唯出身論”的年代,宗慶後“舊官僚後代”的出身讓他嚐盡了人生的艱辛。16歲那年,宗慶後被“安排”到浙江舟山去填海灘,一呆就是15年。1979年,宗慶後頂替母親回到杭州做了一所小學的校工。

1987年,他和兩位退休教師靠着14萬元借款,組成了一個校辦企業經銷部,主要給附近的學校送文具、棒冰等。在送貨的過程中,宗慶後瞭解到很多孩子食慾不振、營養不良,是家長們最頭痛的問題。

“當時我感覺做兒童營養液應該有很大的市場。”填海時形成的堅毅性格讓宗慶後決定抓住這個機遇博一把。面對眾多朋友善意的勸説,他顯得異常固執:“你能理解一位40多歲的中年人面對他一生中最後一次機遇的心情嗎?”

1988年,他們開始為別人加工口服液,1989年成立杭州娃哈哈營養食品廠,開發生產以中醫食療“藥食同源”理論為指導思想、解決小孩子不願吃飯問題的娃哈哈兒童營養口服液,產品一炮打響,走紅全國。1990年,創業只有三年的娃哈哈產值突破億元大關。

成名之後,曾有人問宗慶後,人生最應大有作為的15年在農村中度過,是否後悔?他答道:“這15年,儘管是我人生當中最年輕、最有成長希望的大好時光,看起來好像在農村沒有什麼作為。但對整個人生道路確實有很大幫助,這15年艱苦生活磨練了我的鬥志,能吃得起苦,也練就了比較好的身體,為我42歲以後再重新創業打下了比較雄厚的基礎。”

職場攻略:他們是如何致富 揭祕5大華人鉅富的第一桶金 第2張

職場攻略:他們是如何致富 揭祕5大華人鉅富的第一桶金

李嘉誠

年齡:81歲

創業時間:1950年創立長江塑料廠

第一桶金:塑膠花生意

逆境的時候,你要問自己是否有足夠的條件,當我身處逆境時,我認為自己有足夠的條件,因為我勤力,節儉,有毅力,我肯求知,肯建立信譽。

李嘉誠:塑膠花傳奇

1940年秋,李嘉誠一家從潮州逃難至香港,棲居在舅舅的鐘錶行中。李家原本沒有商業傳統,到香港前,父親是一位小學校長,爺爺是清朝最後一屆秀才,兩位伯父在民國初年就取得了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的博士學位。李家可算的書香門第,在當地受人敬重。

但這些在當時的香港沒有半點價值,甚至為生存帶來了壓力,一家人卑微如螻蟻。13歲的李嘉誠不得不失學,寄人籬下當學徒。白天有做不完的工作,夜晚則必須搬開傢俱與其他夥計挨着入睡。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攻佔香港,李嘉誠的母親只好帶着弟妹重回老家,留下他們父子二人。更大的不幸是,貧困抑鬱的父親竟染上肺結核,大半年後去世。在父親過世前一天,並沒有向他交代事情,反而問他有什麼話説。“我安慰父親,告訴他‘我們一定都會過得很好’。”14歲的李嘉誠獨自面對父親的死亡,“彷佛一瞬間被迫長大”。歷經家道中落、少年失學、父親過世、孤獨的流落異鄉,迫使李嘉誠在很短的時間內壓縮成長。

為了實現對父親的承諾,李嘉誠覺得只有加倍努力才行,要想出人頭地,學習是惟一的武器,他開始自學。一邊工作,一邊自學,雖然艱辛,但李嘉誠覺得十分充實,“年輕時我表面謙虛,但內心很驕傲。因為你看見身邊的人每天保持原狀,而自己的學問卻日漸提高。”

李嘉誠的機會終於來臨。1945年,二戰結束後的某天,他所在工廠的老闆亟需發信,但是書記員請假,李嘉誠因好學被推薦幫忙。出色的表現使得老闆對他另眼相待,將其從雜役小工調至做貨倉管理員,繼而成為了業績很棒的推銷員,再升到經理,19歲更成為總經理。李嘉誠也從中學到了更多的關於貨品的進出、價格、以及貨品管理,推銷等技巧。

因為業務關係,李嘉誠一直訂閲英文塑料專業雜誌,順便提高英語,這也讓他能時刻把握該行業的可能商機。隨着二戰後經濟復甦,塑料製品的市場需求很旺盛,李嘉誠認為機不可失,決定自行創業。1950年,他利用自己的積蓄連同舅父的借款共5萬港元,開設了長江塑料廠。

1957年,李嘉誠從行業雜誌中得到啟迪,赴意大利考察,回港後轉產塑膠花。得益於當時的消費環境,業務迅速發展,由於產品能不斷創新,李嘉誠繼而成為了香港乃至全球的塑料花大王。如今這已成為李嘉誠財富故事中的經典情節。之後,李嘉誠又瞅準地產業機會,從而開始了成為“超人”的脱胎換骨般的升級。

職場攻略:他們是如何致富 揭祕5大華人鉅富的第一桶金 第3張

職場攻略:他們是如何致富 揭祕5大華人鉅富的第一桶金

柳傳志

年齡:65歲

創業時間:1984年創立聯想

第一桶金:漢卡

在企業的初期狀態,目標是一個暗藏的、朦朧的意識。因為你還很弱小,對瞬息萬變的市場和企業還缺乏把握,無論你具有怎樣的信心,目標對於初創企業至多是一個遠大抱負,因而無法量化與明確。

柳傳志:做“倒爺”被騙

老帥柳傳志在2月初復出擔任聯想集團董事局主席。“聯想是我的命,需要我的時候我出來,是我義不容辭的事情。”柳傳志自剖心跡,雖已年逾65,但激情不減當年。

1980年代初,計算機革命已經在全球興起,硅谷也成為中國的技術研究者們的熱門話題。中科院內部的科技人員早已經禁不住誘惑,不斷走出高牆深院創立公司。時任計算所所長的曾茂朝(現任聯想控股董事長)也一直在私下裏鼓勵手下創立公司。已年逾40歲的柳傳志主動提出了要創業,“我40歲的時候是因為前面沒有路可走,所以選擇了創業。”

當年10月,中科院計算所新技術發展公司(即聯想前身)“授命成立”,王樹和、柳傳志、張祖祥組成三人核心成員,柳擔任副總經理。曾茂朝將計算所的傳達室交給柳傳志使用,又給了20萬元開辦經費,還給予了很多不成文的支持:不受限制的招納本所人員,可以使用所裏的技術成果,員工可以使用自己原先在計算所裏的辦公室、電話以及所有資源等。

雖然支持很多,但是從1984年冬天到1985年春天的幾個月裏,公司裏最令人頭疼的是不知道去幹什麼。柳傳志後來回憶,“當時實在是不知道要幹什麼好了,所以能幹什麼就先幹着,哪怕掙點兒錢發工資也好。”於是,包括柳在內的所有員工都當過“倒爺”、“板爺”,在中關村拉平板車去賣運動服裝、電子錶、旱冰鞋、電冰箱。

後來因為聽説倒買一台彩電能賺1,000塊,聯想也跟着去做。當時有説法“騙子比彩電還多”,儘管柳傳志小心謹慎的叮囑要看到電視才付款,他們也的確看到了電視,不過等錢匯過去,對方卻消失了,聯想一下被騙去14萬元。公司一下子更加艱難。

到了1985年,所有可能為公司帶來收入的各種業務幾乎試了一個遍。其中最重要的事情是將計算所倪光南主導開發的“漢字系統”帶到了公司,成果產品化後就是後來知名的“漢卡”。當時電腦大部分靠進口,全是英文系統,必須裝上漢卡,每台電腦經過改裝後利潤高達一、兩萬元。聯想在6個月內至少銷售出了100套,為公司帶來了約40萬元毛利潤。

曾茂朝的妻子,計算所研究員胡錫蘭就在1985年的夏天從自家樓上看到了一個難忘的場景:烈日炎炎下,柳傳志和李勤(現任聯想控股常務副總裁)等人正在人拉肩扛,將一堆微機從大院門口搬進來,柳傳志滿頭大汗,衣服濕透,而李勤把褲子捲到了大腿上,氣喘吁吁。回想當日情景,柳傳志後來表示,“我們第一桶金就是靠出賣技術勞力賺的。”

職場攻略:他們是如何致富 揭祕5大華人鉅富的第一桶金 第4張

職場攻略:他們是如何致富 揭祕5大華人鉅富的第一桶金

馮侖

年齡:50歲

創業時間:1991年創立萬通

第一桶金:倒賣別墅

我們在創業的過程中會不斷失去很多常人看到的幸福,但同時也獲得了常人所沒有的幸福。人一生最多的知識、智慧和追求都與幸福有關,但最多的痛苦、失落和損失也都與幸福有關。

馮侖:“説”出500萬

馮侖20歲就入了黨,上世紀80年代先後在中央黨校、中宣部、國家體改委任職,也曾是一位熱血青年。當“萬元户”、“下海”、“倒爺”等新名詞出現時,馮侖終於按捺不住創業激情,放棄仕途毅然下海。

1991年,此前已在牟其中屬下的南德集團經過2年曆練的馮侖又踏上了海南那片熱土,與王功權、王啟富、劉軍、易小迪、潘石屹等六人成立了海南萬通。手裏只有3萬元的馮侖找到一家信託投資公司的老總,大談海南房地產的機會以及自己的為人和出身。馮侖後來曾表示:“做生意的人都特別能‘説’,而且你會發現,尤其是創業者,他們會就一件事情不停地説,説過之後,當着你的面還可以重新講給別人聽,一點心理障礙都沒有。要沒有心理障礙地對某一件事情反覆地講,講到最後連你自己都相信了,然後你才能讓別人相信。”

初步取得對方認可後,馮侖又開始講自己也剛剛鬧明白的新名詞“按揭”,他告訴對方這是一種全新的做房地產的形式,用很少的錢就可以做很大的項目,對方聽得似懂非懂。談話的目的當然是從對方那裏拿到錢,馮侖的本事在於他的“懂人”和“會説”,他能在極短的時間內找到打動對方的那一句話。“就那麼一句,不會説,説一輩子也説不出來;會説,三分鐘就能將這句説出來。”談完馬上就能賺到的錢,馮侖盯着對方的眼睛説,“這一單,我出1,300萬,你出500萬。我們一起做你幹不幹?”

對方點頭同意,馮侖立即騎着自行車跑回去寫文件。在最短時間內將手續做完後,馮侖讓王功權負責將錢在最短的時間內拿回來。王功權是談判高手,他在最短的時間拿到了500萬元。馮侖他們拿着這500萬元,又立即從銀行貸了1,300萬元,接着又用這1,800萬元購買了8棟別墅,重新包裝之後賣了出去,賺到300萬元。這就是萬通的發家史。

多年後,馮侖如此總結:“做大生意必須先有錢,第一次做大生意又誰都沒有錢。在這個時候,自己可以知道自己沒錢,但不能讓別人知道。當大家都以為你有錢的時候,都願意和你合作做生意,到最後你就真的有錢了。”

職場攻略:他們是如何致富 揭祕5大華人鉅富的第一桶金 第5張

職場攻略:他們是如何致富 揭祕5大華人鉅富的第一桶金

蔣錫培

年齡:46歲

創業時間:1990年創辦範道電工塑料廠(遠東集團前身)

第一桶金:照明電線

無論如何,你自己要有夢想要有理想,第二你要有激情,第三要有智慧、比較聰明,第四非常勤奮,沒有什麼天上掉下來的東西,第五要真誠、實在,第六要跟得上形勢,就是善於創新和變化。

蔣錫培:落榜的修表匠

遠東集團董事長蔣錫培出生於江蘇宜興市範道鄉洋埝村。高考落榜讓他對學習失去了興趣,父母再三勸説,也沒能讓他回心轉意去復讀,執意要自己賺錢。

17歲的蔣錫培跟隨二哥到杭州學修表,他給自己定下了一生中“宏偉”的財富目標——掙夠5萬元,後來他回憶説:“這5萬元錢,我當時是這樣考慮的:回家造兩間房子,剩餘的放在銀行裏面存定期,每年吃利息,一年花銷就差不多了,用不着再去努力奮鬥了。”不過一年,他就實現了這個理想,到了第二年,他已經有了十幾萬元的積累。創業之初獲得的成功使這個年輕人熱血沸騰。

1986年,蔣錫培創辦了一家為大鐘錶廠生產零配件的儀器儀表廠。然而一年後,企業因管理不善虧損100多萬元,蔣錫培人生的第一次創業宣告失敗。就在此時,在一家電纜廠工作的大哥告訴他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上海和江蘇的電線電纜市場需求量巨大且銷售價格日益上漲。已負債30多萬元的蔣錫培又向朋友借了10萬元在宜興開設了一家經銷部,開始試水電線電纜領域。

1990年,在積累了3年銷售電線電纜的經驗後,蔣錫培設立了範道電工塑料廠,便是如今遠東集團的前身。這個主要生產照明用電線的小作坊,成立當年即實現銷售收入462萬元,第二年達到1,800多萬元,1992年做到了5,000萬元。

回首創業之路,蔣錫培説,失去上大學、參軍的機會,也沒有可能進入政府機關做公務員。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惟一的目的也只能是對金錢的積累,“讓自己過得好一點”。如今早已成功的蔣錫培還是頗為活躍的天使投資人,致力於幫助更多新創業者取得成功。